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P54 例3及练习八 5-9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36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3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①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①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3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乘法估算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教学反思:
3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课文第62-63页的第7-11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具准备:幻灯或实物投影仪、电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1、课文第62页的第7题。
第7题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口算的复习,题目主要是以本单元乘法口算方法为主,添加几题前面学过的加、减和除法口算。练习时,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并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全部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3页的第8题。
第8题是本单元的笔算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因此,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步骤及计算中的注意点,提高学生笔算的技能。本道题突出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笔算,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正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难点。因此,通过练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排除难点,更好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7 0 8 6 4 0
× 2 5 × 1 2 3 5 4 0 1 2 8 1 4 1 6 6 4 1 7 7 0 0 7 6 8 0
(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3、课文第63页的第9、1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1)列出原算式:63×4=。(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3)利用算式进行对比。(4)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1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4、课文第63页的第11题。第1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2)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39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二、三单元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第二、三单元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其中测试题
月 日 第 课时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前段时间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1、学生测试。 2、批阅。
3、讲解。(利用其他时间进行)
中,已经出示了单位,改写数时不能再写单位。
第一、二、三单元考试也评讲
教学目的:
●检测学生对第一单元的掌握情况。 ●查漏补缺。
●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过程:
月 日 第 课时
测试。
月 日 第 课时
针对出错多的内容重点进行讲评。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