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3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教学反思:
3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巩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略)
四、教学反思:
33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笔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八的2、4、5、8-11题。
教学目标: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黑板出示笔算题: 134×16 246×34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笔算过程。 2、口算:
14×7 25×3 160×5 23×100 60×70 21×300 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 59
60×24×5=7200 7200>6726
问: 59 114
×114和 × 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1、练习:完成4、5题。 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34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53例2及练习八1—4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 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2、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全课小结 六、教学反思
360 ×25 360 ×25
3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