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四节
1.所谓合金,必须是( )
①通过熔合而成 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 ③耐腐蚀 ④耐高温 ⑤具有金属特征 ⑥铸造性能好
A.①②④ C.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⑥
解析:选C 由合金的定义和特征可对题目分析如下:
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 C.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
D.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解析:选D 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错;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降低,故B项错;C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
+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CuO+H2O,溶液中NH3不能还原
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
3.(2014·荆门龙泉中学高三月考)Cu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途径及性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所用混酸中H2SO4与HNO3物质的量之比最好为3∶2 B.相对于途径①、③,途径②更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思想 C.1 mol CuSO4在1 100℃所得混合气体X中O2可能为0.75 mol D.Y可以是葡萄糖
解析:选C 根据反应式3Cu+8H+2NO3===3Cu2 +2NO↑+4H2O可知,硫酸与硝酸的物
+
-
+
质的量之比是3∶2,选项A正确;途径①③中均生成大气污染物,而②没有,所以选项B正确;1 mol硫酸铜可以生成0.5 mol氧化亚铜,转移1 mol电子,所以生成0.25 mol氧气,选项C不正确;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生成氧化亚铜,葡萄糖含有醛基,D正确。
4.下列有关金属冶炼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氯化镁水溶液制备镁 B.利用铝热反应制备铝 C.加热分解Fe2O3制备铁 D.用火法或湿法均可制备铜
电解
解析:选D 电解氯化镁水溶液的化学方程式:MgCl2+2H2O=====Mg(OH)2↓+Cl2↑+H2↑,
不能制备镁,A项错误;铝热反应是利用铝的强还原性制备钨、铬等高熔点金属的一种方法,B项错误;冶炼铁用热还原法,C项错误。
5.A、B、C三种金属,将B、C分别放入稀硫酸中,B溶解而C不溶,将C放入A的盐溶液中,C的表面有A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C C.B>A>C
B.B>C>A D.C>B>A
解析:选B 因B能溶解在稀硫酸中而C不能,说明在顺序表中B排在氢前而C排在氢后,C能从溶液中置换出A,说明C排在A的前面,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三种金属的相对位置为B、C、A。
6.“十二五”(2011~2015年)末期,随着铁路的建设发展,一票难求的情况将从根本上得到改观,或者说将成为历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水泥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铁路勘探时常用太阳能电池提供能量,太阳能电池是原电池 C.铁轨焊接时常用到铝热反应,铝热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足以使铁熔化 D.工业上铁、金的冶炼均采用热还原法
解析:选C 水泥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不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不属于原电池。金元素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存在。
7.(2014·苏州中学模拟)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解析:选B A项,合金的熔点比其中任何一种成分的纯金属低;C项,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速率较快;D项,生成Cu2(OH)3Cl发生了化学反应。
8.(2014·豫北名校联考)关于Al、Fe、Cu三种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单质均为银白色固体 B.三者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C.AlCl3、FeCl3、CuCl2均可作净水剂
D.制备Al用电解法,制备Fe、Cu可用还原法
解析:选D A项Cu为红色固体,B项Cu与盐酸、稀H2SO4不反应,C项CuCl2不能作为净水剂。
9.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再加入下列固体粉末:①FeCl2、②Fe2O3、③Zn、④KNO3、⑤HCl、⑥H2O2;可使铜粉溶解的是( )
A.①②⑤ C.②③⑤
B.②④⑥ D.①④⑥
+
解析:选B ②Fe2O3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中的Fe3能与铜粉继续反应;④加入KNO3后,溶液中的H和NO3能与铜粉反应;⑥H2O2能将铜粉氧化,进而溶解在稀硫酸中。
10.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解析:选D A项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应该是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故该项错误;B项需要先加热铜才与氯气发生反应,故该项错误;C项氯化铜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热蒸干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铜,故该项错误;D项铜和盐酸不反应,只有铜绿[Cu2(OH)2CO3]与盐酸反应,故该项正确。
11.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
+
+
-
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加入试剂 稀硫酸 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 浓硫酸、加热 稀硝酸 浓硝酸 红棕色气 无色气体 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 体和蓝色 溶液 实验现象 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Cu B.Cu2O
C.一定有Cu,可能有Cu2O 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
解析:选D 此题是通过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本质。H2还原CuO生成红色固体,可能是Cu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