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是从老师电脑里拷贝出来的期末考试试卷,那次是我交卷最快的一次 一 选择
1. 带传动工作时,松边的带速 D 紧边的带速。 A. 小于 B. 大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2.带传动不能保证精确的传动比,其原因是 B 。 A. 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B. 带在带轮上打滑; C. 带的弹性滑动; D. 带的材料不遵守胡克定律
3.带传动的设计准则为 D 。 A. 保证带传动时,带不被拉断
B. 保证带传动在不打滑的条件下,带不磨损 C. 保证带在不打滑的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 D. 保证带在不发生弹性滑动的前提下, 带具有足够的强度;
4. 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打滑的原因是 B 。 A. 带的弹性较大 B. 传递的外载荷超过带的带轮间的极限摩擦力 C. 带和带轮间摩擦系数较小 D. 带传动中心距过大
5. 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C 。 A. 带与带轮间摩擦系数较小 B. 所带的外载荷过大 C. 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有拉力差 D .初拉力过小
6. 带传动打滑总是 A 。 A 在小轮上先开始 B 在大轮上先开始 C 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D 根据具体工况载荷分析
7. 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 A. 带的寿命短 B. 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C. 带在工作时会产生颤动 D. 小带轮包角减小而易产生打滑 8. 带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与初拉一定时, ,则带传动不打滑时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也愈大。
A. 带轮愈宽 B. 小带轮上的包角愈大 C. 大带轮上的包角愈大 D. 带速愈低 9.下图为带传动受力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段为紧边 B ab段为大带轮圆弧段 C bc段为小带轮圆弧段 D cd段为松边
10. 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还是实心式结构,取决于 。 A. 带的横截面尺寸 B. 传递的功率
C. 带轮的直径 D. 带的线速度
11. 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对于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 D 的影响最大。 A. 小带轮的直径 B. 大带轮的直径 C. 两带轮直径之和 D. 两12.带轮直径之差 12.. V带传动中,下列 方案不能使传递功率增大。 A. 小带轮直径dd1不变,增大传动比 B. dd1不变,加大中心距 C. A型带改成B型带,dd1不变 D. dd1不变,增大根数z
13. 链传动中,一般链条节数为偶数,链轮齿数为奇数,最好互为质数,其原因是 。
A. 磨损均匀 B. 抗冲击能力大 C. 减少磨损与胶合 D. 瞬时传动比为定值 14. 链传动中,限制链轮最少齿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 。
A. 减少传动的运动不均匀性和动载荷 B. 防止链节磨损后脱链 C. 使小链轮齿受力均匀 D. 防止润滑不良时加速磨损 15. 链传动中,链节数常采用偶数,这是为了使链传动 。
A. 工作平稳 B. 链条与链轮轮齿磨损均匀 C. 提高传动效率 D. 避免采用过渡链节
16. 应用标准滚子链传动的许用功率曲线,必须根据 来选择链条的型号和润滑的方法。
A. 链条的圆周力和传递功率 B. 小链轮的转速和计算功率
C. 链条的圆周力和计算功率 D. 链条的速度和计算功率 17. 链传动中心距过小的缺点是 。
A. 链条工作时易颤动,运动不平稳 B. 链条运动不均匀性和冲击作用增强 C. 小链轮上的包角小,链条磨损快 D. 链条铰链易发生胶合 18.套筒滚子链传动中心距过小的特点是 。
A 链条工作时颤动,运行不平稳 B 链条运动不均匀性与冲击作用增强 C 链条磨损快,小链轮上的包角小 D 容易发生“脱链”现象
19.下列传动中不能实现恒定传动比传动的为 。
A 齿轮 B 蜗轮蜗杆传动 C 链传动 D 同步齿形带
20.链条的磨损主要发生在 的接触面上。
A. 滚子和轮齿 B. 滚子和套筒 C. 套筒和销轴 D. 内链板与轮齿
21. 链条因为静强度不够而被拉断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_的情况下。
A 低速重载 B 高速重载 C 高速轻载 D 低速轻载
22.链传动的张紧轮应装在_________。
A 靠近小轮的松边上 B 靠近小轮的紧边上 C 靠近大轮的松边上 D 靠近大轮的紧边上
6下列 情况,圆柱齿轮的齿宽系数可以取最大值。 A 两支承相对于齿轮作对称布置; B 两支承相对于齿轮作不对称布置 C 齿轮作悬臂布置; D 齿轮布置方式
7.对于齿面硬度HBS≥350的钢制齿轮,其加工工艺过程应为:
A 加工齿坯→淬火→切齿→磨齿 B加工齿坯→切齿→磨齿→淬火
C加工齿坯→切齿→淬火→磨齿 D加工齿坯→淬火→磨齿→切齿
8.一对齿轮啮合,主动轮1用45号钢调质,从动轮2用45号钢正火,则它们齿面接触应力关系为 ; A. σH1>σH2 B. σH1<σH2
C. σH1=σH2 D. σH1≤σH2
9. 设计闭式软齿面直齿轮传动时,选择齿数Z1,的原则是 。
A. Zl越多越好 B. Zl越少越好 C. Z1≥17,不产生根切即可 D. 在保证轮齿有足够的抗弯疲劳强度的前提下,齿数选多些有利
10.轮齿的弯曲强度,当 ,则齿根弯曲强度增大。
A. 模数不变,增多齿数时 B. 模数不变,增大中心距时
C. 模数不变,增大直径时 D. 齿数不变,增大模数时
11.为了提高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可采取 的方法。
A. 采用闭式传动 B. 增大传动中心距 C. 减少齿数 D. 增大模数
12.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轮的直径一定时,减小齿轮的模数、增加齿轮的齿数,则可以 。
A. 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B. 提高齿面的接触强度 C. 改善齿轮传动的平稳性 D. 减少齿轮的塑性变形
13. 一对圆柱齿轮,通常把小齿轮的齿宽做得比大齿轮宽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
A. 使传动平稳 B. 提高传动效率
C. 提高齿面接触强度 D. 便于安装,保证接触线长度
14. 一对圆柱齿轮传动中,当齿面产生疲劳点蚀时,通常发生在 。
A. 靠近齿顶处 B. 靠近齿根处 C. 靠近节线的齿顶部分 D. 靠近节线的齿根部分
15.两个齿轮的材料的热处理方式、齿宽、齿数均相同,但模数不同,m1=2mm,m2=4mm,它们的弯曲承载能力为 。
A. 相同 B. m2的齿轮比m1的齿轮大
C. 与模数无关 D. m1的齿轮比m2的齿轮大 16.选择齿轮毛坯的形式(锻造、铸造、轧制圆钢)的主要依据是 。 A 齿轮精度 B 齿轮硬度 C 齿轮直径 D 齿轮布置形式 17.蜗杆分度圆直径的标准化,是为了 。
A 保证蜗杆足够的刚度 B 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 C 利于蜗轮滚刀标准化 D 便于蜗杆刀具的标准化
18..在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的计算主要是针对 来进行的。 A 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抗弯强度 B 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抗弯强度 C 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抗弯强度 D 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抗弯强度
19.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润滑油受热后外溢,造成环境污染; B 防止润滑油油温过高使润滑条件恶化 C 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机械性能下降
D 防止蜗杆蜗轮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 20.对于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动比不等于蜗轮与蜗杆分度圆直径比 B 蜗杆直径系数越小,则蜗杆刚度越大 C 在蜗轮端面内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
D 蜗杆头数多时,传动效率提高
22.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增加蜗杆头数,则齿面滑动速度 。
A. 增加 B. 保持不变
C. 减小 D. 可能增加或减小
23. 提高蜗杆传动效率的有效措施是 。
A. 增加蜗轮齿数 B. 增加蜗杆头数
C. 减小模数 D. 增大蜗杆直径系数
24.在蜗杆传动中,通常的传动形式是 。
A. 蜗杆主动,蜗轮从动 B. 蜗轮主动,蜗杆从动
C. 蜗杆或蜗轮主动 D. 增速传动
25.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中,规定 上的参数为标准值。
A 法平面 B 轴面
C 端面 D 中间平面
26. 下列四种型号的滚动轴承中,只能承受径向载荷的是 。 A. 6208 B. N208 C. 30208 D. 51208
27. 在进行滚动轴承组合设计时,对支承跨距很长,工作温度变化很大的轴,为适应轴有较大的伸缩变形,应考虑 。
A. 将一端轴承设计成游动的 B. 采用内部间隙可调整的轴承 C. 轴颈与轴承内圈采用很松的配合
28. 一深沟球轴承内径100mm,宽度系列0,直径系列2,公差等级为O级,游隙O组,其代号为 。
A. 60220 B. 6220/PO C. 60220/PO D. 6220
29. 一角接触球轴承内径85mm,宽度系列O,直径系列3,接触角15°,公差等级为6级,游隙2组,其代号为 。
A. 7317B/P62 B. 7317C/P6/C2 C. 7317/P6/C2 D. 7317C/P62 30. 角接触球轴承所能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取决于 。
A. 轴承的宽度 B. 接触角的大小 C. 轴承精度 D. 滚动体的数目 31.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为 。
A. 内圈与轴为基孔制,外圈与孔为基轴制 B. 内圈与轴为基轴制,外圈与孔为基孔制 C. 都是基孔制 D. 都是基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