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⒈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 一 二 三 界线 昆、祁、横 ↓ 雪、巫、太、大 主要地形 高原、盆地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海拔 4000米以上 1000-2000米 500米以下 ⒉ 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⒊ 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 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 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⑹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两侧地形区名称 山脉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横断山脉 贺兰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南侧 1
东北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 黄土高原 北侧
天山 昆仑山 阴山 秦岭 南岭 祁连山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汉中谷地 两广丘陵 柴达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江南丘陵 河西走廊 ⒌ 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名称 位置和省、区范围 海拔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4000米以上,是世青藏喜马拉雅山之间;青海西藏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全部、四川省西部 高原 内蒙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古高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内蒙1000米左右 原 古大部、冀甘宁一部分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1000-2000米,是黄土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世界上最大的黄高原 长城为界,南到秦岭;山西土分布区 省全部、陕甘宁一部分 云贵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高原 (2)四大盆地 名 称 位置与范围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四川和重庆境内 范围 1000-2000米 主 要 特 征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风力作用强烈,西部风蚀地貌典型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有许多“坝子” 主 要 特 征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1000米 拉玛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丘区)和最大内流河,封闭严密、干燥 面积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对湿500米 润,沙漠、戈壁面积较小,北部有一条外流河,多为固定沙丘 3000米左右,我国地势最高盆地,大部分为沙漠、戈我国地势最壁,东南部多盐湖和沼泽地,有“聚宝高的内陆高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原盆地 源丰富。 500米以下 也称“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海拔 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名 称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2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 要 特 征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粮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长江三角洲则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
布,为著名水乡 (4)三大丘陵 位置 风景旅游区 辽东丘陵 辽东半岛上 千山 山东丘陵 山东半岛上 泰山 我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东南丘陵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两广丘陵等,面积最大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称 分布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部青地震 藏高原和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 泥石流 多产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分布特点 节 形成原因 ① 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冬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热量大大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季地方。0℃等温线大致经②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1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月 至秦岭-淮河一线 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可与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进行对比) ① 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夏② 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季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温、南北温差小。吐鲁番7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月 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地方 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00℃积温 作物熟制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热带 部(雷州半岛)、滇南>8000℃ 济林的重要产区 部(西双版纳) 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秦淮一线以南的大部分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亚热带 4500-8000℃ 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表、暖温带 即鲁全部和陕、晋、冀3400-4500℃ 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大部分和南疆 葡萄等)的主产区。 3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1600℃ <2000℃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一年一熟。青稞等 寒温带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基本特点(规律) 名称 空间分布规律 内容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原因 影响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东南部湿润,愈向夏季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时季节变间化 变化 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北方:降水少,雨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形成北方的春旱、季短;南方:降水规律决定的。 夏涝;江淮地区的多,雨季长 梅雨和伏旱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降水的南北差异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
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注图中阴影与非阴影的分界线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4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5、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地区 湿润>800mm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气候湿润,森林 区 降水量>蒸发量 半湿400-8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气候较湿润,草原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藏高原东南部 和森林 半干200-400mm 气候较干燥,主要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旱区 降水量<蒸发量 为草原 干旱<200mm 气候干旱,主要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区 降水量<蒸发量 荒漠 6、 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①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气温年较差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雨热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期 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特点 气候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复杂带和干湿地区 多样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7、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灾害 灾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害 梅江淮地区 春末夏初 江淮地区冷暖气团雨 势均力敌 伏长江中下旱 游地区 7月 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 热带海洋上形成的强烈的热带气旋 5
防治措施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的准备,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狂风暴雨 台东南沿海 夏秋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