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从制造到“智造”,从计划到策划,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与创意产业紧密相连。艺术设计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和发展负有很大的责任,为创意产业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反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影响着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有效和重要推动力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而且还在产品研发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创新、传播、应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又将会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带动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增加服务就业岗位。
1.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了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建立 1.1 “从制造到智造、从计划到策划”教育观念的转变
早期,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采取的是传统教育方式,可以说是在探索中求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积累是点到线、线到面的积累方式,不太有跨越式现象存在,这也与科技落后有着关联。学生的学习是以被动接受状态为主的,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校也没有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直到在1999年才明确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认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随着世界各国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创造了先机、提供了商机、创造出了财富。从制造到“智造”,从计划到策划,智力创造财富,这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这样就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技能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转换,升华了以往的传统教学理念。
1.2 拓展技能、加大发散性思维训练教育观念的形成
我国传统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学生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育。通过形态塑造、空间透视、设计表达方法等相关课程学习,以培养学生掌握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了解各造型因素,对于学生实习实训方面要求甚少,实习过程放到毕业后学生自己去摸索。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则强调学生对创新设计的方法掌握和创新思想的应用,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实用的角度去认识设计价值来进行对点创造。但是新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并不是对传统技能型教育全盘否定,而是在创新设计教育中对学生经验技能的培养有更系统和更广泛的拓展。
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大发散性思维训练等方面课程的力度,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拥有其他相关专业多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知识。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继承,而是有鉴别的吸纳。在中国传统技艺传授中有许多的条件制约着发散性思维的开发,认为技出师门如不守则不道义,很少有开拓与发展的想法,随着现代教学观念的转变,技能的传授已由模仿借鉴型向创造研发型转变。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选修一些相关或不同类型的文史课程,必修本专业史论课程以适应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呈多学科交叉的趋势;其次,创新性思维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创新素质,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各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发散思维的
形成有偶然性,但没必然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性及独创性的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市场信息增加一些探索性的课题研究,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创意产业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发生着重要转变,教师应从过去单纯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化,工作职能也发生着转变。 1.3 环境育人教育观念的形成
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环境育人观是近年来形成的,这里所指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等自然氛围,也包括教与学的人文气息、教师的人格魅力等。对于自然环境的美化与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部门较为重视,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科学划分校园功能区域,使硬件设施得到改观,但人文气息与教师人格魅力这种无形的氛围却要逐步营造。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是设计创作者必备的潜在条件之一,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渗透。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与文化的再创造,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挖掘和传承,也是对各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就一个学校而言,人文环境的改善要依据学院本身专业特色、发展历程、杰出人才等方面来挖掘,通过图书馆、校史陈列馆传递校园文化和历史,加强学生对于本学校发展历程、专业前景、杰出人才的自豪感等意识形态的生成。开展健康向上、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学术讲座、社团活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人文类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加深学生对母体文化的了解,营造良好的艺术校园,通过环境感染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
根据设计构成中的空间构成概念,学生在校学习是处于一个开放而又封闭的各自空间里,这些空间都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有的是无形,需要言传身教,教师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即是影响校园环境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亚于自然环境。很多时候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学生是冲着导师而来的,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加强专业教师人格魅力以及思想倾向、精神风貌、艺术修养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言传身教,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指导学生,以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观念变革 2.1 艺术设计教育更要贴近市场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市场的
结合,做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从市场中不断吸收艺术教育的养分,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培养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人才。以往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没有重视用鲜活的社会现实案例对学生的教育,市场观念淡化,艺术并非属于少数人的,它是大众共同的精神享受。文化创意背景下的艺术设计要求我们的设计创意适用大众需求,如果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仍然精英化,这种教育体制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真正能反映老百姓真实情感和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会越来越少,艺术设计作品不能产生经
济价值。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走出固定的课堂,走向市场,走向日常生活,其实市场才是真正的大课堂,能够把你的作品实现价值,这就是从事艺术设计创作最好的答卷。
2.2 艺术设计教育要狠抓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实施完成设计项目。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了许多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实习工厂与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这与我们当前的高职教育理念非常吻合,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学生与市场得以紧密结合,包豪斯的实践教学理念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包豪斯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实行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方针,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从业人员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既有工艺技师娴熟的技艺又有艺术家独立的创作才能与研发能力,实践和毕业创作采用岗位生产制,让学生以普通技术员工的身份到合作企业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真正做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符合我国当前培养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观的要求。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实践课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明确实训要求,每个阶段及时检查、反馈、交流,对学生实践成果给予准确评价。这些教育思想在今日仍然适用。例如一些职业学院要求老师填写实训报告,详细记录实训过程中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情况;还有众多的设计院校与市场深度融合,广泛联系相关设计公司等作为学院的教学实践单位,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设计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做项目,在做项目中体会学习,实践效果最后由单位对学生考核评价。通过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掌握了实际操作规程、方法和一些具体材料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设计,以实际成果来检验实践教学或毕业创作。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阶段对于学生实践性教学方面落实得较好,学生主要在所学领域进行专业研究和设计开发,这得益于导师创建的设计工作室,导师的个人工作室是传统教室与实训室的融合,通过工作室承接的项目来接收行业信息,把握设计动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