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早教有自己的情绪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有自己的情绪
⊙幼儿的行为
有时,幼儿会表现出生气或沮丧失的样子,尖叫或两脚乱踢;这种情形常出现在他想出去玩,而你以太冷或外头下雨拒绝他时,或是他在清晨六点想吃冰淇淋,而你以健康为由不顾让他吃。虽然你都提出了合理的理由,但幼儿似乎并不这么认为,他依然大声哭闹。
有时,你觉得幼儿实在太难讨好了,你尽量满足他,给他他所想要的,他不但不领情,还常常无缘无故地大哭。
有时,幼儿的情绪反复,刚刚还赖在地上打滚的孩子,不一刻钟,又跑过来窝在你的怀里撒娇:又过一会儿,他又挣脱你的怀抱。绕着房子跑,大喊大叫,当你斥责他,叫他安静时,他反而又吵得更加厉害了。
⊙幼儿的想法与感觉
我觉得心里头有些感觉,怪怪的,有时早上醒来,我好想吃冰淇淋,让自己“凉”一下,可是,妈妈却拒绝了我,我不想听她的解释,我只知道她点燃了我心头那点小小的不快,它“轰”地爆开来,我大吼大叫,用脚乱踢,当我这么做之后,我觉得心里头好多了,郁闷一扫而空。
有时,我不小心撞伤了自己,比方说:脚趾踢到了桌脚,外表看不出有何异样,但我着着实痛死的,我大哭,希望爸爸或妈妈像小时候那样抱抱我、哄哄我,会让我觉得舒坦一点。
妈妈抱了我之后,我觉得好多了,又开始想到自己是个“大大的”两岁孩子,我要离开妈妈怀里,去跑去跳,去探索全新的世界。
有一次,妈妈说我闹得太大声了,她要我安静;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沮丧时,我制造出大声响,然后就感觉舒服多了,于是我制造出更大的声响,我希望这招也对她管用。
⊙这有什么意义
对一个两岁大的小孩而言,除了探索自己的身体,并找出自己能做的事之外,他还发现了他身体内潜伏着一种奇怪的因子——即大人所谓的“情绪”,而心里的因素诱发他许多重量的行为。
一个两岁大的孩子无法明显地说出自己的感觉,但他的确是凭感觉行事,经过多次的经验,他会慢慢地体会到自己不同的情绪及接下来不同的行为表现,当他有这种领悟,你就可以开始教他掌握、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当孩子还未完全掌握自己的感觉时,他的表现可能相当戏剧化——不论是在强度或形式上,可能有很大的变化,你必须试着去接纳他很多情绪性的反应。
而孩子不了解大人也有情绪,特别是自己的父母,对孩子而言,父母是无敌的;事实上,孩子害怕你在他们面前显露脆弱的一面,他想像不到你需要什么,但他会尝试一节的方式,使你恢复原来坚强的样子。
虽然你很难从孩子那里得到谅解与支持,这点令你不好受,但记得,两种感情皆是合理的——你企求孩子的体谅及孩子对你的爱莫能助。
⊙你应该做的事
◆ 告诉孩子关于情绪的语言
最初,让孩子知道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怒、哀、乐。当孩子笑时,告诉他:“你看!小玲笑得好开心。”然后,你也回他灿然一笑,说:“妈妈高兴时,也笑得好开心。”
对着孩子做不同情绪的表情,如:生气、高兴、伤心、烦恼,一边做,一边教他,如果孩子对你“很生气”的表情感到害怕,向他说明:“妈妈只是假装的,不是真的生气。人为什么会生气、发怒呢有时是因为自己受伤了,他想把受伤的情绪赶跑,就用生气来吓走受伤。”
◆ 教孩子如何表达语言
情绪的转变突如其来、难以掌握,但任何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表达方式,你的孩子也不例外。
如果孩子尖叫、怒吼,甚或咆哮的方式来表达情绪,你应暂时不要理他,待他稍微平静下来,告诉他:“如果你尖叫、咆哮,那么我根本不了解你到底想要什么;除非你用平静的语调说出自己的需求,否则妈妈帮不上忙。”
当孩子稍微平静下来,拉他到身旁坐下,告诉孩子:“妈妈的工作就是要照顾你,但是,如果你尖叫而不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妈妈怎么知道你想什么,那妈妈就没办法帮你了,所以,你要用平常的语调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那么妈妈就可以和你一起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你满足。”
然后告诉孩子:“下次如果你再尖叫、吵闹,妈妈就会走开不理你;等你安静下来,妈妈再过来帮你。”
立下“哭——妈妈就走;安静——得到照顾”的规矩,有些小孩一次就懂了,有些小孩却要经过多次的练习,但大人必须确实遵守这个模式。
当然,在一开始,你不须太严格,只要他稍微安静下来,你就可以走过去哄哄他,试看看如何能帮他;一次又一次,让孩子越来越进步,懂得用平静的语调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些两岁的孩童,所能用的口语词汇不多,你在教他不尖叫、吵闹的同时,亦该教他一些手语或简单的肢体语言,当他和大人之间沟通越少障碍,他越不会以吵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 减轻自己承受的压力
教孩子控制情绪的首要之务是——父母也要有平稳的情绪。当你发觉自己的压力过大,经常发脾气时,放自己几天假,或即使只是一、两个小时的休息,都会让你轻松不少。
找个人帮忙看孩子,去公园散散步,或看场电影。记住!做为家中的灵魂人物,你必须知道,有个快乐的主妇,才能为整个家庭带来快乐的气氛。
◆ 让孩子的情绪顺其自然地发展
你必须了解孩子的情绪可能会有极大的变化,而你必须尽可能固若磐石般地维持自身的稳定;你不可能故意去做些有伤孩子自然发展的事,但也不须事事迎合孩子,让他的世界一切完美。
孩子不仅从稳定中学习,他也能从环境的变动中成长,当家中遭逢意外的变故,你只须让孩子真正了解,没有任何人做错,倒也不须刻意粉饰太平,制造出一切完善的假象。
◆ 告诉孩子你的需要和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