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校体育大学生心理研究论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校体育大学生心理研究论文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共同构成健康的完整概念。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1]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内涵有着内在一致性。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情况,大致可以从如下五个方面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一是正常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敏锐、记忆力良好、思考力灵活、想象力丰富等方面;二是健康、稳定的情绪,身心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三是人格完整,行为协调,能有效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且行为的内在反映与外在表现相一致;四是人际关系良好、和谐,乐于同老师、同学等他人交往;五是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达到目的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行为,并在遭受困难、挫折时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方式。[2] 二、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高速运转和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早已失去了曾经的“天之骄子”的光环,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重重压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首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总人数比例上升,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其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群体饱受着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偏执、强迫、紧张等心理问题的折磨;最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负面影响扩大,处理难度不断增加。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内部性原因,也有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的外部性原因。内部性原因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均处于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变化时期,“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差,自制力差,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而较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3]。外部性因素,学校方面包括学业负担重、生活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协调困难、生活中遭遇挫折与不顺等;社会方面表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导致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等,并进而产生诸多心理困惑;家庭方面或因家庭成长环境与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之间的强烈反差,或因父母亲戚寄予的过高期望,或因家庭经济拮据、贫困等,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精神方面也有诸多压力。除上述原因之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模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认识评估存在偏差等[4]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目标的动态性、身体活动的实践性、组织操作的复杂性、人际交往的频繁性、心理体验的复合性等特点[5],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高校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有益于智力水平的提升 在大学繁杂而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大脑多处于疲劳和紧张的状态,这就需要使它得到适时的休息和调整。大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让大脑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使脑力得到快速恢复,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的健康发展,对于保证智力的正常发育及大脑潜力的开发有着积极作用。概括而言,高校体育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二是减缓应激反应,提升大脑的工作效率;三是能有效消除脑力劳动引起的疲劳。具体来说,高校体育对智力的影响基于这样一个过程: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写字读书以及低头弯腰使流向大脑的血液受到限制并不断减少,这直接影响到大脑的营养供给,进而引起脑胀、头晕,使学习效率下降。这时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体育活动与脑力活动合理交替,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有助于加快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取更多的营养供应,从而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产生的疲劳,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并进一步促进大脑智力的发展和智力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情绪稳定,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和消除心理疾病

在高度竞争的社会,身处大学校园的大学生也会面临精神空虚、学习生活焦虑,情绪压抑、紧张的问题,从而极容易导致悲观、孤独等心理障碍。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减轻甚至消除这种焦虑,稳定情绪。因为高校体育活动具有组织性和群体性,通过各异的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活动内容,不仅容易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消除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和意识,解除内心的枯燥和烦闷,提高主动性、自信心和成就感,并满足相互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调节情绪,并得以保持健康、稳定的心态。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士分析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地松弛紧张的神经,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总之,高校体育对形成大学生稳定、健康的情绪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对帮助缓解紧张情绪和消除心理疾病的产生有着积极影响。

(三)高校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与行为的协调性 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然离不开健全的心理机制,必然要求具备健全的人格。所谓健全人格,就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高校体育对自我意识的形成有巨大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情感上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而且可以发展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发展。具体表现为: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表现勇敢的品质、挑战新的成绩、努力克服困难等外在行为与自我观念、自我要求保持协调与一致性,如此逐渐使大学生自我意识受到体育教育的

影响,使其在心理上不断表现出乐于交往、能客观评价自我与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自制和稳定的心理状态等倾向和能力,在行为上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身心均处于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良好状态,心理与行为的协调性不断得到提高,这无疑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协调人际关系,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处于大学阶段的大学生,相比之前的初高中阶段,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容易造成大学生相互之间关系冷漠,彼此缺乏感情交流的`状况。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大学生进而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而高校体育在改善这方面的问题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体育运动能把体育运动爱好一致、志趣相投的个体聚集起来,通过在一起平等、友好、和谐的比赛或锻炼,使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亲切感,并为他们进一步相互认识和结交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可以增强自身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而且几乎在每一项体育运动中,都可以与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结成队友或形成竞争关系,并在比赛、练习的过程中发生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这样一个密切交流和交往的过程。并且在这其中,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处理与他人关系的多种能力,这无疑对发展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提供诸多机会与实践。

(五)高校体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的进取精神 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今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同时要求大学生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接受这种竞争的考验。高校体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这一品质。高校体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激烈的对抗性和明显的竞争性等重要特征,它要求其主要参与主体———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敢于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和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在具体的体育运动过程中,或者遭受肢体疲劳、疼痛导致的考验,或者感受成功、胜利带来的喜悦,或者承受失败造成的心理打击,都无一不是培养和锻炼大学生意志品质的有益经历。同时,在体育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等品质。可以说,高校体育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就是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的过程。由此,积极利用高校体育必将对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四、结语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产生着广泛而丰富的积极影响。通过高校体育,具体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情绪稳定、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协调和意志品质坚强等良性品质,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不容乐观甚至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社会各界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并视高校体育为破解大学

高校体育大学生心理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大学生心理研究论文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和标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共同构成健康的完整概念。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性格”。[1]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内涵有着内在一致性。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情况,大致可以从如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v7qe7glrp41z4g1sgcd5uqa87r003016u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