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道路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编制概况
(一)编制说明
公司经过认真研究中标文件,仔细考察工程现场,对工程所处位置的交通、结合我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和目前的施工技术,组织编制了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在本工程组织设计编制中,充分考虑了各关键工序和重点工序及相互间的衔接与协调的可行性,及其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操作方法,本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地上地下管线和交通情况可能对本工程产生影响,都作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我公司确保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本工程的施工,力争工程质量优良。 (二)编制依据
1、xx市政基础市政建设项目竞争性招标文件—xxx路工程; 2、xxx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
3、本工程图纸会审纪要;
4、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工程现场踏勘及调查情况; 5、本公司近年来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6、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CJJ3-90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 (三)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各项条款; 2、遵循设计和验收标准的原则,力争优良工程;
3、坚持舟山市政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我公司的施工能力,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4、按照“项目法施工”的原则。
第二章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xxx
路道路工程,总长 米。道路规划宽度15
米,即横断面为9m主路+2.5m非机动车道+2.5m非机动车道。施工内容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雨污水管线等工程。
本工程是城市主要道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方便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城市新区的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工程
1、道路标准横断面:
道路规划宽度15
米
9m主道+2.5m人行道+2.5m人行道
3、机动车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横坡为1.5%。 4、机动车道结构层为:(从上至下)
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7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30厘米厚水泥稳定层 塘渣回填层
5、非机动车道结构层为:(从上至下)
3厘米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5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20厘米厚水泥稳定层 塘渣回填层
6、人行道结构层为:(从上至下)
人行道砖
2厘米1:2水泥卧底 10厘米C15素混凝土 塘渣回填层 (二) 排水工程
l、雨水管位置:设置在东侧机动车道下,管道中心距绿化隔离带2.0米处。
2、雨水管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管。 3、排水管道基础
雨水管基础:采用国标95S222-5
及95S222-6,支管及
雨水口连接管同主管做法。
所有基础标号均为C15,均增加
l5CM碎石垫层,过河管
道沟槽另行处理。
4、管道接口
雨水管接口:均采用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采用国标
95S222-18
做法。
雨水口连接管接口:采用95S222-85、检查井做法
做法。
雨水井做法:<DN600时采用S23l(28-6);DN800、
DN1000时采用S23l(28-8)。
交汇井做法:采用S232(42-7)和
S232(42-9)。 碎石垫层。
预留井做法:同主井做法,均增加15CM6、预留管(各预留管除注明外)
雨水管其余均为DN400 i=0.002 坡入主井方向。 预留管除注明外均与主管正交,管内底标高除注明外均为管内顶平接。
7、雨水口做法为侧立式,具体采用国标95S235-19-16做法,道路汇水点双蓖并联。
8、雨水口连接管DN300 i=0.010 坡入主井,覆土满足80CM。 9、雨水排放口河岸无护砌时见国标95S223-16浆砌石块。
(三) 桥梁工程
本工程有2
座新建桥梁,1号桥中心桩号为0+091,2号
桥中心桩号为0+642。
1、桥梁形式:采用装配式钢筋砼斜空心板桥。
2、设计跨径:1号桥两跨,每跨径为12米,2号桥单跨,跨径为13米。
3、桥梁净宽:同道路标准宽度27.5米。
4、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群荷载5.0KN/㎡。 5、砼标号:钻孔灌注桩桩身采用C25水下砼,台帽采用C25,桥梁板采用C40,车行道铺C40防水砼,1号桥铰缝采用C30小石子砼。2号桥铰缝采用C40小石子砼。
6、空心板支座:采用橡胶支座。 7、挡土墙:采用M10浆砌块石。
第三章 施工部署
(一)施工区划分
一个工程能否保质按期顺利地完成施工任务,对整个工程区段划分是
否科学合理将是关键问题之一,这将有利于对整个工程施工的总体部署,有利于今后施工的全面展开,做到有条不紊,稳步前进,直至完成施工任务。
对于本工程的施工区划分,我们在认真分析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并进
行多次现场踏勘,结合周边环境,组织交通情况,并考虑今后施工情况,工期情况,经多方案比较成本核算后决定把工程划分为一个施工区,两个专业施工班组,划分情况如下:
第一专业施工班组为负责全线范围内的道路排水工程、第二专业施工班组为桥梁专业班组,负责桥梁的实施。 (二)施工总体步骤
1、班组安排
根据工序划分,分为道路班组及桥梁班组。 2、总体施工顺序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管道、后道路”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