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变态心理学重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变态心理学重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变态心理学概述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心理变态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与自杀危机

神经症 癔症 应激相关障碍

人格障碍 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成瘾行为

进食及睡眠障碍※

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述 一.变态心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判断与分类 三.学科发展简史

四.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五.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变态心理学研究目的

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附后);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病变机制); 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流派、模型不同); 4).对心理异常病程(病期)的描述。

病程:疾病发展过程。动态变化形式,即时程和演变。如发作性、周期性、间歇性、进行性病程 )

病期:疾病持续时间。 2. 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经验标准:涉及出现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症状标准:如躯体疾病一样,心理异常也是有症状的;症状可以通过各种临床医学检查

予以确认;心理测验的应用意义重大

社会适应标准:

统计学标准:普通人群心理水平呈常态分布。 “变态”:偏离了常模或标准。

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即一个人的心理异常的程度。 离平均值的程度越高,则越不正常 3. 社会适应标准:

是否⑴按照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⑵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必须考虑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时代、社会习俗。 5.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第二章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6.四种理论模型解释变态现象

1)医学模型

(1)遗传因素(基因、皮层结构)

(2)神经生化物质(中枢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 (3)生物病原体(细菌、病毒) (4)脑损伤等。 2)心理学模型

精神分析:心理异常是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 行为主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人类行为大多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 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

病因揭示:一切变态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可以通过再强化,把异常变为正常。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到阻碍(潜能受阻,自我完善受阻)。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行为认知:情绪不是由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3)社会-文化模型

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特定的人格。

当人的社会-文化环境(关系)发生变化(过于迅速和强烈)而人不能作出相应调整,就会导致心理异常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

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 心理变态的症状

?认知障碍

---感知障碍

---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思维障碍 ?情绪、情感障碍 ?意志行为障碍

7..感知障碍的类型

1)感觉障碍

2)知觉障碍:错觉+幻觉

错觉分类:

? 感受性错觉 即将甲事物感知为乙事物 ? 情绪性错觉 “杯弓蛇影”,“草木皆

? 暗示性错觉 如催眠,可使受试者觉得同体积的棉花比铁还重。 幻觉分类

幻听(评论性、命令性)

幻视(光、颜色、人物、场景)

幻嗅(腐烂的食品、尸体、化学药品) 幻味(与幻嗅或其他幻觉并存) 幻触(虫爬、风吹、物体触压)

内脏性幻觉 (肠扭转、肺扇动、肝破裂) 3)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 8.感知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的含义

能够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其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或时间空间的动静关系产生错误的知觉体验。

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 如视物变大、变小、体积改变。(窥镜症) ?空间知觉障碍 如空间距离发生改变。

?运动知觉综合障碍 如觉得房屋迎面移来;车辆行人停止不动。 10.抑郁症三低

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 躁狂症的三高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 ? ? ? ? ?

9.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类

(1)单纯型 (残留型)

⑵偏执型 又称妄想型,50%以上。 ⑶青春型(紊乱型) ⑷紧张型

10.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精神症状

1)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2)情感障碍:

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3)意志活动减退

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意向倒错等。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临床分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4)幻觉(感知障碍)

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最常见的是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5)妄想(思维内容障碍)

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常发生于幻觉基础之上。) 6)紧张综合征

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加。 11.妄想的特征

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

12、精神分裂的治疗

以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为主,辅以心理治疗和工娱治疗。

?药物治疗:氯氮平首选药 ?物理治疗:电抽搐治疗。

?心理治疗:奖励行为疗法。强化其正常行为。 ?工娱治疗:劳动和文体活动,防止脑衰退。

第五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危机

一.重性抑郁

二.季节性情感障碍 三.双相障碍 四.自杀危机

13.双相情感障碍

(一)含义

? 双相概念首先由Leonhard(1957)从遗传学角度提出,并于1980年纳入DSM-III

分类体系。

? 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

? 4次/1年或以上发作,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 ? 单相一概指的是单相抑郁,躁狂常归为双相之列。 (二)双相障碍的分类

I型双相障碍 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症状 。

也可能几个躁狂或抑郁期连续出现,其间有一段正常时期。 Ⅱ型双相障碍 以抑郁为主。

在轻度躁狂和重度抑郁之间波动。他们并没有躁狂发作期。 (三)双相障碍的病因 1、遗传影响 2、生物学机制

? 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躁狂; 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抑郁。

双相障碍的病因 3、心理机制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躁狂是应对消极情绪状态或不能接受事件的一种极端防御机制。

第六章 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

定义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标准

14.神经症 (1)含义:

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

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其心理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2)共同特征

? 发病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 ? 具有相应人格特征 ? 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 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尚好; ? 自知力充分

? 常有迫切治疗的要求 (3)神经症分类(CCMD-3) 焦虑症 (anxiety disorder)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 恐惧症(phobia disorder)

躯体形式障碍 (somatoform disorder)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4)神经症的诊断 诊断标准CCMD-3

[症状标准] 至少有下列1项:①恐惧;②强迫症状;③惊恐发作;④焦虑;⑤躯体形式症状;⑥躯体化症状;⑦疑病症状;⑧神经衰弱症状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15癔症

(1)定义

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感觉或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症状无器质性基础。 (2)症状分类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症状) 癔症性精神-躯体混合障碍

变态心理学重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变态心理学概述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心理变态的症状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与自杀危机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成瘾行为进食及睡眠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uxt49oe5d6vudb8bhn079ew80o94h00s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