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舞蹈的建筑 刘心武
①“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舞蹈与建筑之间嵌入一个“凝固”的限制词,把某些建筑比喻为“凝固的舞蹈”,也是可以的。
②在中外古典建筑里,要找出“凝固的舞蹈”的例子来,似乎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古典时代人们的思路不像如今这么多元狂放,更因为建筑手段与施工技术没有如今这么先进,所以难以“舞动”。如今有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建筑设计师们好比巧妇拥有庞大的米粮库,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炊事中大显身手。因此,舞蹈性思维进入了某些建筑设计师大脑,一些“舞蹈的建筑”也便应运而生。
③最先把舞蹈元素糅进设计中的,可能是某些大型运动场馆的天棚。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运动场开风气之先,把天棚设计成仿佛往巨人肩膀后甩去的风衣,生动活泼,诡奇醒目。此种设计后来渐成范式,只是在新的设计中不断花样翻新。韩国为世界杯足球赛新建的比赛场,就是最新的一个变体。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④人们不禁会问,如果不仅仅是糅进舞蹈元素,而是完全地“舞蹈化”,这样的建筑有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
⑤美国建筑师欧·盖里就为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就几乎完全由“扭动的肢体”构成,没有一个立面是规整的。不仅天棚,所有的使用空间,包括走廊,充满了舞蹈的曲面和曲线。建成后的博物馆,通体仿佛是几个穿着紧身衣的舞蹈家在忘情的舞动中纠缠在一起。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建筑艺术的新胜利,但这种完全“舞蹈化” 的建筑恐怕只能作为一种流派,而且是小流派而存在。这一流派的设计,要化为大地上的实际存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的机缘凑集。
⑥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中国传统艺术里,跟舞蹈最相通的是书法里的狂草,舞剑器与挥毫墨绝对是异曲同工。他们在借鉴舞蹈时也借鉴书法,这构成一种创新优势,是特别可贵的。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相关探索目前只是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 “舞蹈的建筑”?不着急,早晚会出现的吧。
(选自《百年美文》,有改动)
★1.阅读文章,概括“舞蹈的建筑”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这种糅进舞蹈元素的设计方式也在世界各地的机场设计中流行开来,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就恍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⑥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一直”的表达作用。(3分)
1
特别看重建筑设计的艺术创造内涵的中国建筑设计师,尤其是年轻一代,据我所知,有的一直在寻找..机会施展自己的“舞蹈性思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①“大雪寒梅迎风狂”。12月7日我们迎来了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节气——大雪。自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节气备受瞩目。
②“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据记载,二十四节气首次完整出现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其中部分名称早已出现于先秦典籍中。
③民俗专家介绍,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④日常的日历(月份牌)上,总有两套历法系统同时呈现。一套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另一套标注着农历。可以看到,农历的十五或十六总是对应着满月,而新月和满月在公历的日子中似乎是随意浮动的,没有什么明显的规律。但很明显,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在通常情况下,至多出入一两天: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能够清楚解释上述特点形成原因的人,相信会很少。而此次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二十四节气,是我们阴阳合历中的阳历成分,是对太阳在黄道上的周年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的周年运动)的描述,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才会如此固定。
⑤“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远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比如“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等,依然是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坐标。
⑥“二十四节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气象谚语、生活谚语,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虽然大家可能说不出具体都有哪些节气,但节气的理念深入人心,什么季节做什么事等,都是大有学问。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到文化、信仰理念的层面,是一种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生态文明观。
⑦二十四节气的成功申遗只是其保护的阶段性成果,它的保护、传承、利用与弘扬应是全体中国人长期、艰巨、共同的任务。实践中,可以对二十四节气与健康养生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对物候研究的意义、二十四节气相关民俗节庆活动等进行发掘,丰富这一遗产的传承方式。据悉“二十四节气”还有望进入小学课程,成为培养孩子认知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遵循这些规律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二十四节气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每年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左右,每年冬至总在公历12月21日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在农业生产上至今我们还遵循着很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①人们的思路更加多元狂放;②设计手段与施工技术日趋先进;③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接踵出现;④舞蹈思维进入许多建筑师的大脑。
2.示例1: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如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的例子,具体真实地说明了糅进了舞蹈元素的天棚独具特色的形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美国中部丹佛空港的天棚的形状”比作“一大匹在风中呈曲波状舞蹈的银缎”,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糅进了舞蹈元素的天棚独具特色的形态。
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第③段的舞蹈元素设计描写,下启第⑤段“舞蹈化”的建筑流派介绍。 4.“一直” 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突出表现了中国建筑设计师对将“舞蹈性思维”运用于建筑的坚持不懈的态度和追求。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
1.“二十四节气”是千年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是鲜活的农耕指南;“二十四节气”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
2.本段写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从而引出说明对象——“二十四节气”,从热点事件写起,引起人们的关注,吸引读者阅读。
3.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夏至和冬至的具体时间,具体真实地说明了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子相当固定。
4.“至今”限制时间(或“到现在为止”),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在农业生产上我们还遵循着许多农谚,调节休息和劳作,从而说明了“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济南专版)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三说明文阅读(课时1)实战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