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武威六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重创(chuàng) 角(jué)逐 卓(zhuó)尔不群 纵横捭(bǎi)阖 ....B、驯(xún)服 症结(zhēng) 熏陶渐(jiān)染 酾(shī)酒临江 ....C、跻(jī)身 埋(mái)怨 宁(nìnɡ)缺勿滥 廉鲜(xiǎn)耻寡 ...D、蒙骗(mēnɡ) 扁(piān)舟 济济一堂(jǐ) 茕茕(qiónɡ)孑立 ....2. 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进入高中,妈妈爸爸就各司其职,妈妈督促我的学习,爸爸负责我的生活,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所以我更喜欢爸爸。 .......B.“基地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屡屡制造恐怖事件,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其头目本·拉登更是罪行累累,堪称“天字第一号”恐怖分子。 .....

C.章子怡、徐静蕾、赵薇、周迅几位青年女演员现在是影视圈炙手可热的人物。 ....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人购买私家车的热情蔚然成风,国产汽车生产厂....家竞相降价销售,竞争已达白热化。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有班级野炊、年级文体比赛、校际联欢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C.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包括航天员、飞船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七大系统组成。

D.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 ;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

A.(1)(3)(5) B.(2)(4)(6) C.(2)(3)(6) D.(1)(4)(6)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5-7小题。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携带数吨硫酸铁粉末启航前往南极,以研究能否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海藻等微生物的生长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该小组的9名研究人员来自东英吉利亚大学和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预计科学家们将于2月开始进行实验,届时他们将把数吨硫酸铁倾倒入南极海域,同时还将向海中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该示踪剂可检测硫酸铁的变化和去向。

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与本世纪20年代就被提出,此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对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完善。科学家们近年来在位于赤道的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时曾发现,硫酸铁确实能起到让“蓝色海洋变绿”的作用。硫酸铁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该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而且一些微生物体内的叶绿素还因此增加了30多倍。

科学家们认为,在南极海域研究铁元素与海洋生产力的关系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因为南极海域被认为在地球海洋中是最“缺铁”的,而这种营养缺乏很可能对该海域海洋生产力造成了某种程度的限制。另外,与作为二氧化碳源的太平洋等海域不同,南极海域可吸收温室气体,其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可起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

不过,科学家们同时也指出投放硫酸铁后海中浮游生物会增加,这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温室气体来源尚需研究。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际科学家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项是( )

A.以硫酸铁为“肥料”促进南极海域微生物的生成以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B.向南极海域倾倒硫酸铁。

C.向南极海域投放硫酸铁以增加浮游生物数量。 D.向南极海域释放硫化六氟化合物示踪剂。

6.国际科学家小组进行向海洋投放硫酸铁研究的可行性依据是( ) A.本世纪20年代提出的铁元素可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理论。 B.硫酸铁可以让蓝色海洋变绿。

C.硫酸铁可大幅度提高海域硅藻等藻类的生长,促进叶绿素增长。 D.试验证明铁元素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7.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它们的相互作用保持了空气含量的平衡。 B.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将出现负增长。

C.不同海域生成与吸收温室气体的情况不同,南极海域海洋生产力提高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将更显著。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应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

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节.选自《史记》)

注释: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8.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不得调 调:升迁 . B.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 超:破格,越级 .C.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 属:牵连 .

D.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阿:迎合,偏袒 .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张释之严正守法、“守法不阿意”的一组是 ①以訾为骑郎,事孝文帝 ②乃止不拜啬失 ③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④於是使骑捕

⑤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 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认为下面仿效上面比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还要快,所以君主的言行一定要谨慎。 B.文帝对啬夫能详细回答他的询问感到非常满意,想提拔任用他,但最终还是听取了张释之的正确意见,放弃了本来的打算。

C.太子和梁王违规乘车经过司马门,张释之不顾太后的包庇弹劾两人,因此得到文帝的器重而被提拔为中大夫。

D.张释之认为作为廷尉就要公平执法,如果执法有所倾斜,大小官吏的用法都将任意轻重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 本卷共12小题,共120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4分)

译文: (2)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5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①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② 。 (李白《将进酒》)

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韩愈《进学解》)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④ 。 (杜甫《登高》) 悟已往之不谏, ⑤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① , ② 。(苏轼《赤壁赋》)

星垂平野阔, ③_ 。(杜甫《旅夜书怀》)

早岁那知世事艰, ④ 。 (陆游《书愤》) 凡事预则立, ⑤ 。(《礼记·中庸》)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22分)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歌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

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武威六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重创(chuàng)角(jué)逐卓(zhu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uwe62m1ze3y3j84vsq02xzhu2kzn0009t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