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五章 第一节 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区位选择
一、选择题
读“多年平均情况下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作物是 ( ) A.水稻 B.玉米 C.春小麦 D.冬小麦
解析:该农作物在我国北方地区分布较广,故排除水稻;玉米在我国东北地区分布较广,而图中东北地区没有此种农作物,故排除玉米;春小麦和冬小麦在我国的分布以长城一线为界,长城以南为冬小麦,以北为春小麦,图中农作物集中分布在长城以南和南疆地区,应为冬小麦。 答案:D
2.影响该农作物物候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湿度
解析:通过图例中的植物物候现象阶段可以看出该种农作物在北方地区处于生长阶段初期时在南方已接近成熟期,该作物越向南播种时间可提前的越多,故影响其物候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答案:C
3.导致a地物候现象比b地迟的原因是 ( ) A.距海远近不同 B.海拔高低不同 C.土壤肥力不同 D.降水状况不同
解析:a地由于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物候现象比b地迟。 答案:B
7
4.下列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 ( )
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 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 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 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
解析:玻璃温室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温度进行改造;从等高线地形图能看出图中显示的是梯田景观,主要是在山地丘陵地带对地形的改造;新疆坎儿井主要是把地表水变为地下水,以减少干旱区的水汽蒸发,即属于对水源的改造;华北平原盐碱严重,实施井排井灌是为了改良土壤。 答案:A
5.兰州地区种植白兰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沙砾层(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①有利于提高白兰瓜的产量和质量 ②增大土壤的日温差 ③土壤的昼夜温差会变小
④土壤的养分减少,使白兰瓜产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该做法会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源,有效减少土壤养分流失,还能增大昼夜温差,增加水果的养分积累。 答案:A
(2010·广州调研)读2002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状况统计图。回答6~7题。
7
6.有关茶叶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量与茶园面积呈正相关关系 B.出口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C.中国茶叶消费量大于印度茶叶消费量
D.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丘陵地区 解析:对比相关图中数据得到只有D对。 答案:D
7.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茶叶单位面积产量高于中国,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 B.纬度低,采茶期长 C.接近消费市场 D.机械化程度高
解析:三国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采茶期长。 答案:B
下表为亚洲某地干湿年份出现的概率及农作物收益(元/亩)的统计。读表回答 8~9题。
干旱程度 极旱年 干旱年 平均年 湿润年 极湿年 发生概率 0.1 0.2 0.4 0.1 0.2 水稻 100 126 180 200 220 农作小麦 250 210 170 120 80 物 收益 大豆 120 170 230 170 110 蔬菜 118 130 170 190 210 8.依表可知该地区经营者首选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水稻 B.小麦 C.大豆 D.燕麦
解析:比较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大豆为平均年农作物收益最高的作物。
) 7
答案:C
9.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哪国 ( ) A.印度尼西亚 B.中国 C.蒙古 D.以色列
解析: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种植作物种类多样。 答案:B
(2009·上海高考)迎着金融风暴挑战,2009年3月浙江海宁某村农民在村干部带领下,共同集资参股购买某国土地种植大豆。村干部介绍说:“该国一半国土位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可耕地开垦面积不到50%,该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土地开发……”完成10~11题。
10.浙江海宁农民海外创业所去的国家是 ( ) A.智利 B.巴西 C.阿根廷 D.秘鲁
解析:世界最大的高原为巴西高原,一半国土位于这个高原的国家为巴西。 答案:B
11.与该国相比,浙江农业区位条件不利的是 ( ) A.耕地资源不足 B.市场需求量不大 C.水热资源贫乏 D.农业劳力短缺
解析:浙江多山,耕地少。巴西地形主要为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浙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虽然比不上巴西,但亦较丰富。 答案:A
(2009·海南高考)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 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13题。
表1 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1979 1980 1999 2000 种植面积(万hm2) 18.0 360.6 1335.0 1523.7 表2 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总产量(万t) 896.0 16335.2 40513.5 42399.7 1980年 1999年 7
大城市郊区 其他农区
70% 30% 20% 80% 12.1979~2000年我国蔬菜 ( )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解析: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1979~1980为342.6,1999~2000为188.7;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由表2知: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 答案:C
13.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 )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解析: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 答案:A
山东原是我国的粮食、棉花、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取了温室大棚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提高了产量,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反季节蔬菜,据此回答14~15题。
14.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已由种植园农业区向商品谷物农业转变 B.该地区农业生产由于科技的发展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C.该地区已经成为典型的混合农业区
D.人们可以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
解析:上述材料说明人类可以通过改造自然条件,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这种范围包括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