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头颈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黏膜MM是仅次于肢端皮肤MM而位居第二的MM, 其治疗手段和预后与皮肤MM 有许多不同。
本共识的建议仅作为头颈黏膜MM临床治疗的参考, 具体治疗手段需临床医师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决定。
1 流行病学
黏膜MM 的发病率虽然较低,但与皮肤MM一样,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者之一,年增长率高达5.8%。
2 头颈黏膜MM的病因与病理
皮肤MM的病因中, 目前有明确证据的是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有关。头颈部黏膜MM的病因仍不明确,显然与过度接受紫外线无关。目前与头颈部黏膜MM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不良义齿、吸烟、机械创伤以及家族史等。头颈部黏膜MM与其他部位MM类似,根据组织学形态上是否存在浸润, 分为原位MM与浸润性MM。
3 临床分期
专家组讨论认为,头颈黏膜MM存在早期即T1、T2期患者。有鉴于此, 专家组对AJCC的TNM 分期进行了完善,将T1及T2期进行了细化,具体为:T1-原位黏膜MM(原位浅表扩散型);T2a-肿瘤浸润黏膜固有层乳头;T2b-肿瘤浸润黏膜固有层网状层;T3-浸润性MM(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或骨膜)。此外,原发于眼睑、结膜的MM,其分期比较特殊。 4 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是诊断黏膜MM最主要的手段, 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是必要的辅助诊断方法。病理学检查是黏膜MM确诊的金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鉴别黏膜MM的主要辅助手段,S-100,HMB-45和Melan-A是诊断黏膜MM较特异的指标。
临床症状:头颈黏膜MM,如口腔黏膜MM早期临床症状也基本遵循ABCDE 法则:A-非对称(asymmetry);B-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C-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D-直径(diameter),要警惕直径>5mm 的色素斑;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肿瘤会有轻微隆起,高出正常黏膜表面。
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应根据原发部位确定,包括区域淋巴结B 超、CT或MRI(颈部、腮腺),胸部(X线或CT)和原发部位CT或MRI。
实验室检查: 除常规实验室检查外, 还应检测LDH,主要为后续治疗做准备,同时了解预后情况。黏膜MM尚无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物,不推荐肿瘤标志物检查。 5 治疗
5.1 手术治疗
(1)手术活检
(2)扩大切除
5.2 放射治疗
头颈黏膜MM的放射治疗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5.3 化学治疗
头颈黏膜MM 预后差,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一般应采取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