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摘要】交通运输作为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二者之间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从而针对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交通运输;国民经济;适应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41-01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一)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1.促进工业发展。荣朝和教授认为,运输化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的一种经济过程。但是当运输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它就会发挥它对经济的引导功能,反过来促进地区人、财、物交流和产业的空间布局,改变资源的空间分布状况,促进经济运转。首先,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快产品的流通速度,降低
产品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其次,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加快信息、人力和技术的流通,为企业发展提供优势力竞争,吸引投资,推动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
2.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落后。这种经济发展差异的出现与当地的交通运输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落后、贫穷的西部地区,交通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如青藏铁路、新藏铁路的建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作用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为交通运输提供技术支持,即通过发展新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交通技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运输供给能力如果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则会极大地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提升;反之,则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的供给关系主要有
三种状态:1.运输总供给能力与运输总需求正好一致,即运输供给能力完全符合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2.运输总供给能力与运输总需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运输供给滞后于运输需求,另一种是运输供给超前于运输需求。前者运力不足,会阻碍经济发展;后者运力过剩,难以充分发挥运输行业的作用,会造成运输能力浪费。因此,二者都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3.运输总供给能力与运输总需求基本一致。
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让交通运输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处于基本一致状态,使交通运输供需达到均衡,让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二者在时间、空间上都达到协调状态。
三、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及其对策
(一)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间缺乏合作、配合意识。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在路网规划和投资建设上各自为政、不顾大局,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共同开发、利用交通资源。这既造成了
交通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剩和浪费,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效率;又增加了人们出行的换乘时间,降低了交通运输效率。
2.交通运输发展模式落后。我国人口众多,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交通运输行业长期以来采取的都是简单粗放式发展模式,缺乏行业创新能力和高等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致使“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严重。
(二)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对策 1.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即要利用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合理分工,实现不同交通运输系统、方式之间的衔接互补,提高交通运输总效益,为国民提供一体化运输服务。 2.建立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
(1)针对不同的运输需求,鼓励不同的运输方式 对于城市内的短途运输,要优先发展公交,鼓励市民选择公交、地铁、步行、自行车出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长途运输,要大力提倡适合运送大宗货物和大量乘客的铁路、水运运输方式,提高这些污染低、能源消耗少的运输设施的利用率。
(2)探索现代化交通运输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 研究、探索交通科技创新技术,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组织一起努力、共同合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在交通科技领域的资金、人才投入,把握好交通运输科技的发展方向。其次,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充分运用自身科研能力,研究、推广智能型交通运输系统。最后,交通运输企业应发挥其在市场中的作用,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减少运输过程中污染废弃物的排放量和能源消耗。
总之,交通运输是保证社会分工得以顺利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正确地认识、分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运输政策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使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姜丕军.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美国的经验及启示[J].生产力研究.2010(4).
[2]莱蓬波,任建兰.中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治理模式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4). [3]唐攀.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交通系统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