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针灸学重点经络腧穴部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绪论

1、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内经》,主要是《灵枢》。 2、《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针灸专著。

第一章 经络总论

(一)针感 定义: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针刺穴位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这种感觉称之为针感。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其中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三)十二经脉循行与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循行交接规律: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四)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

中焦 ——→ 肺经 → 大肠经 → 胃经 → 脾经 → 心经 → 小肠经 → 膀胱经 → 肾经 → 心包经 → 三焦经 → 胆经 → 肝经 → 肺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五)奇经八脉

1、定义: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共8条。

2、奇经之“奇”有两个含义:一为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除任、督脉外又无专属穴位;二为奇经没有表里配合关系。 3、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六)十五络脉

定义: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一)五输穴

1、定义: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 2、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列

(二)原穴、络穴

1、原穴定义: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原气留止的部位,称为原穴。 2、原络配穴法:原穴和络穴既可单独应用,又可相互配合使用。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三)背俞穴、募穴

1、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2、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四)八会穴

1、定义: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会聚的8个腧穴。

2、八会穴即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五)郄穴

定义: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

(六)下合穴

定义:下合穴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

(七)八脉交会穴

定义:八脉交会穴是指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8个腧穴。

(八)骨度分寸定位法

四横指为一夫,合3寸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一)手太阴肺经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从肺系出来,横走浅出侧胸上部(中府),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示指桡侧端。

2、主治概要:咳、喘、咳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针灸学重点经络腧穴部分

绪论1、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内经》,主要是《灵枢》。2、《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针灸专著。第一章经络总论(一)针感定义: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针刺穴位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一种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这种感觉称之为针感。(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utno9f0mz4n7xz5eecp3x5if1klmb00b0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