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卫生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新生事物,民营医院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公立医院已经进入产权制度改革的阶段,国有资产将逐步退出公立医院,今后将在政府的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也就是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成为历史,医疗机构产权多元化结构正在形成,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将应运而生。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民营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为相关部门制定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提供基础信息,也为准备进入医
疗
服
务
市
场
的
社
会
资
本
提
供
参
考
。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了2000年以来的国内7种主要的卫生管理类学术期刊杂志,包括《中国医院管理》、《中华医院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政策》、《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和《卫生软科学》的全部文献;查阅了2002~2004年的部分《健康报》;并利用互联网进行主题词搜索,获得了大量二级资料,对相关报道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民营医院是指非国有资本和国外资本的个人或联合体投资举办的医院。
2 研究结果
2. 1 国内有关民营医院的研究概况
据所掌握文献的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8篇,其中有专题研究、理论探讨、统计数据分析、经验总结等。有关专题研究除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组织的对全国371所民营医院的调查外,还约有7项针对民营医院发展状况进行的专题调查和分析研究。另外2004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四川省区域卫生规划专家组和四川省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对成都市六城区9所民营医院进行了调查。各项研究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
2. 2 民营医院发展的总体概况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结果,截止到2002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各级民营医院1477所,占全国医院总数(17844所)的8%,中外合资合作医院200多家。大部分民营医院以门诊为主、大专科小综合,突出专科特色,很受病人的欢迎,极少数是以综合性医院的形态出现。调查还显示,民营医院资产“两头小中间大”,资产在100~500万元的最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仅占7%左右;床位数基本在50~300张,大于500张的只占1.6%,日门诊量在100人次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年手术量多为100~1000台;三级医院只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一家。
从各地的研究结果显示,民营医院的数量、发展规模和市场份额都比较小,在医疗服务市场尚未形成应有的气候。其一,从数量上看,民营医院以四川省最多(据四川省2003年卫生统计提要,四川共有民营医院150所,占全省医院总数的12.9%),其次为广东、浙江两省,这可能与调查时间有关。其二,从规模来看,数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市和浙江省台州市,院均床位在70张以上,而四川虽然医院总数较多,但规模都较小,床位总数仅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的4.4%,院均床位数仅35张;统计显示出中西部各省的民营医院院均床位数都在40张以下。其三,从服务量上看,浙江省台州市的院均年门
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次数为最高,平均日门诊量105人,其余地方平均日门诊都在100人以下,有的甚至只有几人。其四,从占有市场份额来看,基本上都在5%以下。上海的民营医院2001年的业务收入不足公立医院的1%,深圳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医疗市场的份额不足5%,浙江省台州市民营医院门诊和出院总数分别占公立医院的3.5%和4.2%(见表2) 。
以上数据说明,我国现有民营医院的总体情况是发展快、规模小、占医疗市场份额低,还远不具备与公立医院分庭抗衡的实力。
2. 3 近期各地民营医院的有关政策
1997年《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医疗机构的举办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和个人为补充”。至此,民营医院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了卫生事业的“有益补充”。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0]16号),打破了医疗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明确了医改的具体思路,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同年,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下发了13个配套文件,为民营资本及外资进入医疗市场及其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政策条件。特别是《关于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将医疗机构划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允许其按照自主定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原则,以获取投资回报为目的进行经营。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先后颁布了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相关政策(见表3)。如上海市的2003年70号文件提出“发展公益性医疗机构和发展经营性医疗机构相结合,逐步形成两者错位竞争、共同发展;鼓励基本医疗服务主题框架以外的政府所办医疗机构改制为民办医疗机构,吸引社会资金多
形式投资兴办医疗机构”;深圳市政府在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将重点改革办医投融资体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力求3~5年内使该市营利性医疗机构占医疗市场的份额从现在的不足5%提高到20%”。南京市在2004年卫生工作会议决定“将进一步深化卫生改革,除积极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以外,还要大力发展民办机构,积极鼓励民资、外资办医,尽快改变南京市民办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中所占比例较小的状况”。2004年1月,成都市卫生局推出了酝酿近两年之久的改革方案———《深化卫生改革,整合卫生资源的框架方案》,其重点之一即是通过组建成都卫生事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成都卫生事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市级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除保留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外,鼓励民间资本采取收购、入股、兼并、托管等多种形式对市级医疗机构进行改制、经营和管理。国家以及各地有关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以产权改革为着眼点的医疗体制改革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打开了大门,国家在促进医疗机构间形成有效、有序、充分竞争格局的意图确显无疑,各地民营医院的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高潮。
2. 4 民营医院的行业建设
随着民营医院影响的逐步扩大,有关行业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先后成立,以加强行业自我建设与发展。2001年四川省卫生协会、四川省医院管理委员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民营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2002年9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成立了“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会长曹荣桂在分会成立会上作了题为《推动我国民营医疗事业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的报告,指出“民营医院管理分会重中之重的任务,是要引导民营医院把自身医院的发展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
把遵循医疗市场法则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于宗河说明“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民营医院学习有关的医疗政策、法律和法规;协助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民营医院管理办法并推动实施;组织对民营医院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评审;组织民营医院进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等。2003年7月陕西省召开了民营(合资) 医院院长峰会,为了加强行业自我建设与发展,在会上发表了《陕西省民营(合资) 医院院长联合宣言》。这些都预示着民营医院已经开始进行行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行为自律。
2. 5 民营医院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论述为中外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和实施环境。目前中国每年的医疗消费达到3500亿人民币左右,约占GNP的4%,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的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一跨入2003年,投资规模更大的“洋”医院挟雄厚资本、成熟管理经验等优势开始登陆中国,国内社会资本或身先士卒或跃跃欲试。有资料显示深圳市2004年将新增加9所大型民营医院,其中计划投资4~6亿元,拥有500张床位的深圳龙珠医院一期工程预计2004年11月完成;由恒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深圳恒生医院,核定床位数为300张,是目前该市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另外,深圳台商医院计划投资8~10亿元,床位数为1000张,已完成选址工作;深圳口腔医院、滨海综合医院也在筹办中。东莞市将大幅度开放民间医疗市场“十五”期间准备建6~8家大型医院,致使东莞民间资本蜂拥而至,现已申批5家,分别是东莞泌尿医院(计划投资6.8亿)、东莞康华医院(计划投资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