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63-01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的不同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在入院前表现出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在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各项临床治疗,疗效有了稳步的提升。结论:在骨科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对不同心理反应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并且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骨科;患者;心理护理
在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有针对性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多数骨科患者由于受到较为剧烈的伤害或刺激,常表现出:恐惧、忧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甚至丧志接受治疗的信心,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及愈后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1]。对于骨科患者进行必须的心理护理,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救治工作,以实现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与护理目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骨科患者100例,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69岁,平均(31.5±1.9)岁。本组病例中,摔伤44例,车祸56例,其中骨盆骨折33例,上肢骨折29例,下肢骨折38例。 1.2 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1.2.1 自卑心理:临床症状表现为颈椎或背椎骨折的患者多将面临生活不能自理的现实,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后,由于治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有可能对于临床治疗缺乏信心,随之而来的必然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这对于患者的后期治疗和康复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1.2.1 恐惧与焦虑心理:骨科患者在临床中常表现出起病急、变化快和病情重等特点,由于患者在心理上缺乏足够的准备,加之对于自身病情和预期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对于周围人群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这必然会造成患者在精神上出现严重的恐惧和焦虑状态,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恐惧和焦虑心理更为显著。 1.2.3 忧郁与疑虑心理: 在老年骨科患者和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由于疗程相对较长,疗效进展也较为缓慢,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容易对治疗流程和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失去进一步接受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这必然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忧郁和疑虑心理,表现为爱发脾气、情绪暴躁及不配合治疗等实际行为。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改善了患者在入院前表现出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在较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各项临床治疗,疗效有了稳步的提升。
3 心理护理体会
在本组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升,而且乐于主动接受相关救护工作,对于临床治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本组病例的心理护理中,笔者得出如下体会:
3.1 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对于提高心理护理的实际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健康教育是骨科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将直接关系到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2]。在对骨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护士首先要了解本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到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健康教育的项目和内容,其中主要包括:1)合理安排骨科患者的锻炼时间与方法;2)在健康教育中明确标注骨科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特点,并且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巧;3)在骨科患者治愈出院前,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出院指导;4)加强骨科患者疾病小常识的教育,以及相关诱因和预防知识的系统教育,如:外固定架固定、小夹板固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等。
3.2 在骨科患者心理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树立科学的护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