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财务信息是指以货币形式的数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资料,用来表明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及其特征的经济信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关系着证券市场有效运行,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也起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建设、制定财务信息披露准则、加强信息披露监管部门执法力度、完善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财务信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以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方式对整个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地披露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其披露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上市公司对其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社会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银广夏的伪造,如琼民源的财务舞弊,红光实业的欺诈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极大的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原因。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真实
《会计法》﹑《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不得欺骗﹑误导广大投资者。目前,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的情况,给证券市场的正
常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1.会计政策与手段使用不当。
首先,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利润,减少费用和损失,虚假或提前制造收入和收益;其次,为了突击达到一定的利润总额,如达到净资产收益率配股及格线,有些公司在报告日前做一笔假销售记录,再于报告日后退货,这就虚增了本期利润,迷惑了广大投资者; 最后,为了降低本期的费用,这些公司将费用挂在“待摊费用”科目,这就推迟了费用入帐的时间。
2.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公司利润。
目前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较为普遍。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或者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上市公司的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很大提高;或者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
财务报表注释应说明公司的主要会计政策,报表内项目的分解与详细说明、报表上的非常规项目及非正常情况、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等。财务信息只有披露充分,投资者才有可能在获得足量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但从实务操作来看,部分公司未按规定对财务报表作出详尽的注释,财务报告中有关定性信息揭示不充分。但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报喜不报忧,隐瞒重要信息。信息的不充分披露导致了外界不能充分了解公司信息,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一般按年、 月编制。及时性的信息披露是保证信息透明度的重要要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会降低市场对信息吸收的效率。现代证券市场日益激烈,商机稍纵即逝,广大投资者希望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并根据此进行投资决策。现行的定期报告模式已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披露即时性的要求。以年报公布为例,与英美国家相比, 我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时滞较长。但即使是较为宽松的时限,有些公司仍然不能按时公布年报或季报。
(四) 信息披露不公平。
上市公司在证券监管机构指定的媒体上披露信息之前,便在小范围内泄露公司重大信息如业绩数据、利润分配方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等现象时有发生。此类事件最容易被少数人利用,从而进行内幕交易,谋取不当利益,不公平的财务信息披露违背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破坏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监管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等制度因素
我国《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某些条例对公司的上市资格、配股、挂牌等作了规定。由于上市资格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地方企业也往往将上市公司视为地方形象与政绩的一种表现,这使得企业尽可能地避免“连续”3年亏损局面的出现,用虚假的业务比如关联交易与资产重组来实现政策规避。
(二)制度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法律对于违反信息披露的责任追究比较侧重于行政和刑事责任,但是我国对于违反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的追究缺乏系统规定,对于具体该如何承担各自的责任没有细致的规定。另外某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指向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
(三)利益的驱动
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上市公司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行为,从而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失去公允。一些公司在上市之前, 为了达到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资格要求,对公司进行财务包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公司上市之后,为了取得配股或者增发资格筹集更多的资金,或者为了提高股价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公司利益操纵者会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虚增资产和利润,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公司为了应付证券法律规定的各种信息披露制度,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弄虚作假,尽量使披露的信息符合法律业绩等情况要求,以免被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罚牌下场”。
(四)监督管理不到位,中介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督管理涉及证券、财政、税务、工商、审计等政府
行政执法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以及媒体舆论、公众等方方面面。但实际上,目前除了证监会明确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外,其他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都没有明确责任,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管没有形成合力。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这种畸形的委托代表关系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严肃的监控,导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困扰。
(五)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取决于人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已习惯于照章办事,而很少运用个人的专业判断,致使他们对经济事项或会计准则的理解偏差而对经济事项做出错误分类。在文化观念上,中国“尊上”的观念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计人员除按制度办事外就是听从领导的旨意,缺少作为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盲目操纵上市公司的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致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控建设。
上市公司治理不善严重影响其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因此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对提高其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力就非常重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善股本结构,加强非流通股的市场流通。积极探索让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的有效措施。建立独立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代表国家行使股东职权。
2.强化监替。
强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内部监督作用并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以有效摆脱经理层对财务信息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3.改善经营者的选任和考评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