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角色的确定(认同)。 ②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③对角色的领悟。 ④角色实践过程。
10.社会互动主要理论?P147-154 ①符号互动理论。 ②拟剧论。 ③本土方法论。 ④人际互动论。 ⑤参照群体理论。
⑥自我实现预言理论。 ⑦社会交换论。
11.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互动?P142-143
12.集合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典型例子?
①概念: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 ②特点
(1)人数多。 (2)无组织。 (3)主体间相互依赖。 ③典型例子
(1)恐慌。 (2)谣言。 (3)流行。
13.社会群体的概念、特征、功能、类型?
①概念P169: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按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②特征
(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 (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③功能(什么鬼!!!) ④类型(区分)P171-173
(1)按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2)依据群体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按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可以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4)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5)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以及性质可以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 6 -
14.群体凝聚力的条件(层次)?P174 ①人际吸引。
②成员对规范的遵从。
③成员把群体的目标自觉地看成自己的目标。
15.社会群体冲突的管理?P178-179
①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我国社会群体冲突。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联系在拓宽人们视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社会容易受到各种国际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②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群体冲突化解机制。
(1)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对各种社会群体矛盾与冲突及产生原因的科学调查和研究分析,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把握矛盾、化解矛盾,着眼于提升协调群体冲突的能力。
(2)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促进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3)要高度关注利益分化对各种群体冲突的诱发作用。 (4)要关注价值观念多样化对于各种群体冲突的诱发作用。 (5)要积极推进冲突以及冲突协调的制度化建设。
16.初级群体的概念、特征和功能?P171/180-182
①概念: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②特征
(1)成员有限。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4)成员间交往富于感情。 (5)成员难以替代。 (6)群体整合程度高。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③功能
正功能
(1)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1)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 7 -
(2)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17.社会转型时期初级群体特点、影响?P182-184 ①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衰落趋势(特点)
(1)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2)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3)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②初级群体衰落的社会影响 积极意义
(1)初级群体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2)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促进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3)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消极影响
(1)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社会支持网络。
(2)初级群体的衰落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
(3)初级群体的衰落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人们的情感等精神需要难以得到满足,这成为现代社会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18.社会组织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分类? ①概念P208: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特征
(1)有特定的目标。 (2)有相对固定的成员。 (3)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4)有明确的权威体系。 (5)组织系统的开放性。 (6)一定的物质基础。
(7)与初级群体比较:非人格化特征。 ③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 ④分类(区分)P211-212
(1)以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
(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 (3)以组织谋求的顺从方式为基础的分类:疏远型组织、功利型组织、道德型组织。 (4)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长链组织、媒介组织、集约组织。
(5)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 (6)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
19.组织目标的概念、特征、制定和实施原则?
①概念P213: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 ②特征
- 8 -
(1)社会性。 (2)一致性。 (3)层次性。 (4)差异性。 (5)明确性。
③制定和实施原则P214-215 制定原则
(1)互惠原则。 (2)评估原则。 (3)选择原则。 实施原则
(1)选择适当的机会实施目标。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
20.影响组织目标实现因素?P215-216 ①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②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③组织参与者目标的影响。
21.组织管理的概念、对象和发展历程? ①概念P228: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以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 ②对象
(1)内部:科学、合理、高效。 (2)外部:了解、协调。 ③发展历程
(1)第一阶段(1900-1930):泰罗(泰罗制)、法约尔、韦伯(科层制)。 (2)第二阶段(1930-1960) (3)第三阶段(1960年至今)
22.科层制的概念、特征?P229-230 ①概念P229: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②特征
(1)明确的分工。 (2)明确的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
(4)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5)量才用人。
(6)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
23.官僚主义的表现?P231 ①由家长制产生的官僚主义
遇事推诿、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下级痛痒、“一言堂”及命
- 9 -
令主义等。
②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
(1)浮夸习气。
(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 (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 (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24.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和影响因素?P297-300
①概念P297: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②类型P298
(1)根据纵横向度: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2)根据参照基点:同带流动(一生中流动)/异带流动(代际流动) (3)根据流动原因: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 ③影响因素P298-300
(1)个人条件:先赋条件/自获性条件 (2)社会条件:就业制度/职业声望
25.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三大)理论传统?P280-285(自己看书理解贯通) ①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②韦伯三位一体分层模式 ③帕累托的精英循环论
26.合理社会流动是什么?原则?意义?P300-302 ①合理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流动。 ②原则P300
(1)普遍性原则 (2)自获性原则 ③意义P301-302
(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以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杰出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
(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并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27.刚性结构、弹性结构的特点?P288-289 ——刚性结构
①如果各个分层地位高度相关,而且它们之间又具有某种时间顺序,则暗示着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着某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因果关系。
②刚性结构同时意味着多元分层标准高度重合,亦即用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分层,其结果同运用其他标准大体上是一致的。
③刚性结构还意味着各分层地位之间具有相互加强、相互转化的极大可能性。 ④刚性结构在无形中极大地限制着人们的层间交往。
⑤刚性结构极有可能形成社会断裂带,并引发强烈的社会冲突。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