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
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地下水 的科学。它研究 岩石圈 、 水圈 、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或 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
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
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二、填空
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围,分为 水文 循环和 地质 循环。
2、水循环是在 太阳辐射 和 重力 作用下,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在水文学中常用 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明地表径流。 三、问答题
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第三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一、名词解释
1、孔隙度:单位体积岩土(包括空隙在)中空隙所占的比例 2、裂隙: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
3、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原有的裂隙或孔隙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4、结合水: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水分子自身重力的水。
5、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移的水。 6、毛细水:受毛细力作用保持在岩石空隙中的水。
.. ..
. .
7、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8、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单位体积,释出水的体积和疏干体积的比值
9、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时,滞留于非饱和带中而不释出的水的体积与单位疏干体积的比值 二、填空
1、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隙的 多少、大小、形状 、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步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2、岩体空隙可分为松散岩土中的 孔隙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和可溶岩石中的 溶穴 。
3、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分选程度 及 颗粒排列 情况,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
4、岩石裂隙按成因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
5、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6、通常以 容水度、含水量、给水度 、持水度和透水性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7、岩性对给水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隙的 大小 与 多少 。
8、松散岩层中,决定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 孔隙 大小;只有在孔隙大小达到一定程度,孔隙度 才对岩石的透水性起作用。 三、问答题
1、简述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如何影响?
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颗粒排列情况、分选程度、颗粒形状及胶结程度。
排列方式愈规则、分选性愈好、颗粒形状愈不规则、胶结充填愈差时,孔隙度愈大;反之,排列方式愈不规则、分选性愈差、颗粒形状愈规则、胶结充填愈好时,孔隙度愈小。 2、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给水度的因素有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位降速。
岩性主要表现为决定空隙的大小和多少,空隙越大越多,给水度越大;反之,越小。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小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时,地下水下降后给水度偏小。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大时,释水不充分,给水度偏小。
3、影响岩石透水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影响因素有:岩性、颗粒的分选性、孔隙度。
岩性越粗、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透水能力越强;反之,岩性越细、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透水能力越弱。
4、为什么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
岩石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与空隙的大小和多少有关。而空隙的大小和多少决定着地壳岩石中各种形式水所占的比例。空隙越大,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小,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强,持水能力越弱;反之,空隙度越小,结合水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容纳、释出及透水能力越弱,持水能力越强。所以说空隙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岩石其容纳、保持、释出及透水的能力不同。
第四章 地下水的赋存
一、名词解释
1、包气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包气带,其中存在气态水、结合水和毛细水。
2、饱水带: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称为饱水带 3、含水层: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4、隔水层: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弱水层: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是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
.. ..
. .
越流:相邻含水层通过期间的相对隔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含水系统: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围的,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于地下水的岩系 5、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6、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7、承压高度:揭穿隔水顶板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8、测压水位:揭穿隔水顶板的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9、贮水系数: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
10、上层滞水:当包气带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二、填空
1、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 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2、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对其水量、水质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 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 类型。
3、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 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4、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5、潜水的排泄除了流入其它含水层以外,泄入大气圈与地表水圈的方式有两类,即:径流 排泄和 蒸发 排泄。
6、承压含水层获得补给时测压水位 上升 ,一方面,由于压强增大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加大 ;另一方面,由于孔隙水压力增大,有效应力 降低 ,含水层骨架发生少量回弹,空隙度 增大 。 7、承压含水层排泄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 变小 及含水介质空隙 缩减 。 三、问答题
1、简述包气带特征?
(1)包气带一般含有结合水、毛细水、气态水、过路重力水; (2)包气带自上而下可分为土壤水带、中间带和毛细水带;
(3)包气带水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地面水渗漏和地下水通过毛细上升输入的水分,以及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4)包气带水的运移受毛细力和重力的共同影响。 2、简述饱水带特征?
(1)饱水带一般含有重力水和结合水。
(2)饱水带的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传递静水压力。 (3)饱水带水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以发生连续运动。 3、潜水有哪些特征?
(1)具有自由水面,潜水面上任意一点均受大气压力作用,不承受静水压力,因此是无压水。 (2)含水层上面不存在完整的隔水(弱透水)顶板,可以通过包气带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而且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3)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
(4)排泄除流入其它含水层外,还通过径流和蒸发进行排泄。 (5)水量、水位等动态变化受气象和水文因素影响。 (6)水质主要取决于大气、地形及岩性条件。 4、承压水有哪些特征?
(1)含水层中的水承受静水压力。
(2)主要通过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 ..
. .
(3)参与水循环不如潜水积极,受气象和水文因素影响小,动态变化不显著。 (4)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 5、简述含水层形成的必要条件
(1)岩层必须具有相当的空隙空间。岩石的空隙越大,数量越多,连通性越好,储存和通过的重力水就越多,就越有利于形成含水层,如砂砾层等。
(2)必需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一个含水层的形成必须要有透水层和不透水层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含水地质结构。
(3)必须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若缺乏补给水源,即使该岩层具有很好的空隙空间和储水结构,也不能形成良好的含水层。
6、简述含水层与隔水层定义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划分含水层与隔水层。
(1)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这两个定义没有给出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的定量指标,定义具有相对性。 (2)在利用与排除地下水的实际工作中,区分含水层与隔水层,应当考虑岩层所能给出水的数量大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例如: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较小,对于水量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但在水源匮乏、需水量小的地区,同一岩层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可被视为含水层。而隔水层的“微不足道”,在实际问题中是相对“时间尺度”而言的;当时间足够长时,“隔水层”都会透过一定数量的水,具有透水性。 四、材料题
(一)潜水等水压线图
1、根据下列图1的三图分析指出(A)、(B)、(C)各河的河水与潜水的相互关系及潜水流线。 答案要点:
(A)图:河流右侧为地下水(潜水)补给地表水(河流);左侧侧地表水(河流)补给地下水(潜水)。
(B)图:地表水(河流)补给地下水(潜水)。 (C)图:地下水(潜水)补给地表水(河流)。 地下水流线见图2
图1
.. ..
. .
图2
2、下图是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A 、B 两点水平距离为50m,图中的数字单位为 m ,试确定: (1)潜水与河水间的补排关系;
(2)A 、B 两点间的平均水力梯度(坡降);
(3)若在 C 点处凿水井,至少打多深才能见到地下水; (4)D 点处有何水文地质现象,写出其类型。
答案要点:
81
(1) 地下水的流向为垂直等水位线从高到低的方向,故本区河谷两岸地下水均指向河流,属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IAB?(2)
地形等高线 等水位线 河流及流向 ?H85?84??0.02LAB50
(3)d = 88-84 = 4m ,即在 C 点处达 4m 就可见到地下水。
(4)D 点有泉水出露,属下降泉(侵蚀下降泉)。
3、龙江河谷地区的潜水等水位线图如下图所示,试确定: (1)龙江两岸潜水的流向(用箭头表示),并阐明潜水与河水的补给关系; (2) A 、B 两点之间的平均水力坡度,设 A 、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10 m;
(3)潜水流过的土层的渗透系数 K ,如已测得潜水在该土层的渗透速度 V=12 m/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