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热的基本方式:
导热、对流、辐
射
2.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W/(m·K)。它的物理意义是,当材料层厚度为lm,材料层两表面的温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lm2截面积的导热量。
3.材料吸收率、反射率、透射率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材料的颜色、材性、材料的光滑
和平整程度有关。
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反射能力不同,对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长波
辐射,材性(导体还是非导体)起主导作用。
常温下,一般材料对辐射的吸收系数可取其黑度值,而对来自太阳的辐射,材料的吸收系数并不等于物体表面的黑度。
玻璃作为建筑常用的材料属于选择性辐射体,其透射率与外来辐射的波长有密切的关系。易于透过短波而不易透过长波的玻璃建筑具有温室效应。
4.辐射换热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主要与表面的温度、表面发射和吸收辐射的能力、表面
的几何尺寸与相对位置有关。
5.表面换热表面换热由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两部分组成。
6.在建筑热工中,对流换热系数主要与气流的状况、结构所处的部位、壁面状况、热
流方向有关。
7.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可用来判断围护结构内表面是否结露。当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内表面将产生结露。
8.室外热环境(室外气候)
室外热环境由太阳辐射、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降水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环境。
9.太阳辐射的组成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射达地面的部分,
称为直射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层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10.太阳常数
影响太阳辐射照度的因素
大气中射程的长短,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质量。
1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分布在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区域,其中97.8%是短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12.室外气温室外气温:距地面1.5m处百叶箱内的空气温度。
13.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空气温度的变化,使得空气中饱和水蒸气压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相对湿度变化强烈。
⑴年变化规律:最热月相对湿度最小,最冷月相对湿度最大,季风区例外。
14.根据降水强度,可将降水划分如下:小雨<10mm 中雨 10~25mm 大雨25~
50mm 暴雨50~100mm
15室内热环境是指由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室内风速、平均辐射温度(室内各壁面温度的当量温度)等因素综合组成的一种热物理环境。
16.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方法 1.单一指标
使用室内空气温度作为热环境评价指标。对冬季采暖的室内设计温度,规范规定
居住建筑为18℃,托幼建筑为20℃。
2.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ET(Effective Temperature)是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是室内气温、相对湿度和空气速度在一定组合下的综合指标。缺陷是没有考虑热辐射变化的影响,在评价环境时有时难免出现一定的偏差。
3.PMV指标
PMV(Predicted Mean Vote)指标是全面反映室内各气候要素(室内空气温度、湿
度、速度、壁面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对人体热感觉影响的综合评价方
法。
PMV指标系统,将人体的热感觉划分为7个等级如下: +3 热 +2 暖 +1 稍暖 0 舒适 -1 -2 稍凉 凉 -3 冷 17.一维稳定传热的特点
1.通过平壁内各点的热流强度处处相等;
2.同一材质的平壁内部各界面温度分布呈直线关系。
18.传热阻是热量从平壁一侧空间传至另一侧空间时所受到的总阻力,在稳定传热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的热工性能指标,单位:(m2·K)/W。
19.传热系数为当围护结构两侧温差为1K(1℃)时,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用传热系数也能说明围护结构在稳定传热条
件下的热工性能,单位:W/(m2·K)。K0=1/R0
20.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过程与固体材料层内的不同,它实际上是在一个有限空间内的两个表面之间的热转移过程,包括对流换
热、辐射换热,而非纯导热过程,所以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与间层
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的增长关系。
21.影响封闭空气间层热阻的因素①间层表面温度、②间层厚度、
③间层放置位置(水平、垂直或倾斜)、④热流方向、⑤间层表面材料的辐射系数。
22.在稳定导热中,温度随距离的变化为一次函数,所以同一材料层内的温度分布
为直线,直线的斜率与材料层的导热系数成反比。
23.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传热特征
平壁在简谐热作用下的三个基本传热特征:
2.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振幅逐渐减小,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波的衰减。 3.从室外空间到平壁内部,温度波动的相位逐渐向后推进,这种现象叫温度波的
相位延迟。或者说温度波出现最高温度的时间向后推迟。
温度波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衰减和延迟现象,是由于在平壁升温和降温的过程中,材料的热容作用和热量传递中材料层的热阻作用造成的。
24.材料的蓄热系数:当某一均质半无限大物体一侧受到简谐热作用时,迎波面
(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上接受的热流振幅与该表面温度波动的振幅比。它是表示半无限大物
体在简谐热作用下,直接受到热作用的一侧表面,对谐波热作用敏感程度的一个特性指标。在同样的周期性热作用下,材料的蓄热系数越大,表面温度波动越小,反之波动越
大。
通常建筑材料的S值为热作用周期为24小时的蓄热系数,用S24表示。 25.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D
材料层的热惰性指标:表示具有一定厚度的材料层受到波动热作用后,波动剧烈程度的一个指标,它表明了材料层抵抗温度波动的能力。表征围护结构对周期性温度波在
其内部衰减快慢程度。
26.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
当某层材料的热惰性指标D≥1时,材料层表面的蓄热系数可近似按该层材料的蓄热系数取值,即Y=S。
27总延迟时间:在室外温度谐波作用下,平壁内表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与室外温度谐波出现最高温度值的时间差。在建筑热工设计中,更习惯于用总延迟时间
评价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
28.围护结构的保温验算是在稳定传热条件下进行的,评价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主要指标是传热阻R0或传热系数K0。
29.最小传热阻的确定(低限热阻) 1.室内计算温度ti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ti=18℃;高级居住建筑、医疗、福利、托幼建筑ti=20℃。 30.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是指导热系数λ<0.25W/(m·K)且能用于绝热工程的材料。
31.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⑴密度: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导热系数也越大,但某些材料存在着最佳密度的界限,在最佳密度下,该材料的导热系数最小。
⑶温度: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在高温或负低温的情况下才考虑其
影响。
⑷热流方向:对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玻璃纤维),平行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
大;垂直于热流方向时,导热系数较小。
对导热系数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材料的密度、湿度。
32.外保温方案的优点:
①保护主体结构,降低温度应力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②对结构及房间的热稳定性有利;
③对防止和减少保温层内部产生水蒸气凝结有利; ④减少热桥处的热损失,防止热桥内表面结露; ⑤有利于旧房的节能改造。 33.窗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阻
窗的特点是其传热阻小(传热系数大)。如单层金属窗的传热系数约为一砖墙的3倍。窗的热损失在建筑物的总热损失中所占比重甚大。
窗的传热系数是包括了窗框、玻璃、空气渗透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