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4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七十三)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
1. (3分)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________ 一个人须立志,才能走得远;同样,一个民族也必须心存高远志向,才能具有远见和持久而坚韧________的力量之源。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梦想是认同感的基础,是nínɡ________聚力、向心力、软实力的来原。分享共同的梦想,才能使所有民族成员走到一起。
2. (4分)给划线多音字注音释义。
鲜:A保鲜期________ ________ B鲜为人知________ ________ 3. (7分)古诗词文默写填空。
(1)郡邑浮前浦,________王维《汉江临泛》。 (2)________,江湖从古著羁臣。陆游《哀郢》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刘禹锡《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处用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诗》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主张即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4. (6分)名著阅读。
(1)下面诗句节选自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时中国正处于________时期。 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2)假如《水浒》中人物穿越到上面这个时期,会有怎样的表现?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人物性格及其经历简述理由。
第 1 页 共 6 页
A.宋江 B.林冲 C.孙二娘
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5. (5分)读《渔家傲·秋思》,“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6. (24分)阅读选文,完成1~4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 , 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 . 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北乃山阜臆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 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_______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_______
第 2 页 共 6 页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 . 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北乃山阜臆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 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5)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________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________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________
(6)《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8)《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第 3 页 共 6 页
参考答案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0分)
1-1、
2-1、
3-1、
3-2、
3-3、
3-4、
3-5、
4-1、
4-2
第 4 页 共 6 页
、
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5-1
、
6-1、
6-2、
6-3、
6-4、
6-5、
6-6、
第 5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