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是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间歇脉、脉搏短绌、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呼吸困难、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高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本章难点是体温单的填写和绘制,脉搏短绌的测量技术。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体温的形成: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部 位 正常范围 平均温度 腋温 36.0,37.0? 36.5? 口温 36.3,37.2? 37.0? 肛温 36.5,37.7? 37.5? (二)生理性变化
体温可随昼夜、年龄、性别、运动、用药等因素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但其变化范围很小,一般不超过0.5~l.0?。
昼夜变化: 清晨2-6时最低 下午2-8时最高 年龄差异: 儿童>成人>老年人
性别差异: 女性>男性;排卵后>排卵前 排卵日最低(孕激素) 运动状态: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
用药作用: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埋
(一) 体温过高: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定调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l?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 热:37.5,37.9? 中度热:38.0,38.9?
高 热:39.0,40.9? 超高热:41?以上
发热过程: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皮肤苍白,干燥
无汗、畏寒、疲乏不造,有时伴寒战。方式:骤升和渐升 高热持续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热性面容;心率增快;头痛、头晕甚至惊厥、谵妄、昏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口干、尿少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大量出汗、皮肤潮湿、偶然有脱水或休克现象
常见热型
稽留热 T 持续在39~40?,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不超过1?(肺炎球菌性肺炎、伤寒)
驰张热 高温在39 ?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低T仍高于正常(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
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疟疾)
不规则热 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流感、癌症)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降低体温,病情观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 测量体温: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2次,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降低体温: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较好的是物理降温:T,39?冰敷 T, 39.5?酒精擦浴;采取降温措施后30min后侧量体温。 补充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
低过体温: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当体温低于35?。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
表现: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护理措施1.保暖:新生儿置暖箱中,给毛毯、棉被、热水袋、电热毯。 给热饮料 摩擦身体表面
2.观察病情 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 3. 病因治疗
4.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体温测量技术
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消毒剂----70%酒精、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 碘伏 方法 -----患者单独用体温表 -----集体用体温表 5分钟?清水?擦干?30分钟?清水?擦干备用 肛表消毒法:先用消毒纱布擦净
检查:检查 甩表35?以下?同时放入40?(36,40?)水中?3分钟后取出读表?相差0(2 ?,包括0 (2?就不能使用。
(三)体温测量技术【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观察伴随症状。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测量体温方法
测口温 测肛温 测腋温
特点 最方便,但易引起交感染 准确,但不方便 安全易接受,但准确性不高 部位 舌下热窝 肛门内3,4cm 腋窝 时间 3min 3min 10min
适应 婴幼儿、精神异常 口鼻手术、呼吸困难者 禁忌 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张口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