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经济学复习题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
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二、选择题
1.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吸收存款10000元时,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2000元 B.8000元 C.50000元 D.100000元 2.资本市场是( C )。
A.从事货币买卖的市场 B.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C.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的市场 D.进行投资的场所 3.货币供给是指( B )。
A.基础货币的变动量 B.流通中的货币量 C.银行存款总量 D.银行贷款总量 4.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型是( D )。
A.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B.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C.新古典增长模型 D.IS—LM模型 5.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条件是( A )。
A. 自发总需求的增加 B. 自发总需求的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价格水平下降 6.在LM 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 B )。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7.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A )。
A.需求管理 B.供给管理 C.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并重 D.国际经济政策 8.下面的经济政策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 C )。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指数化政策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是( C )。
A.货币供给 B.政府购买 C.社会福利支出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的是( D )。
A.一国为别国提供保险的收入 B.一国对别国劳务出口的收入 C.一国对别国教育事业的赠予 D.一国在别国发行债券的收入
三、判断题
( 错 )1、商业银行创造货币就是自己发行货币。
(对)2、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对)3、引致消费和引致投资的变动会使IS曲线平行移动。
(对)4、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发行量少。
( 错)5、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的曲线。
(对)6、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 (错 )7、凯恩斯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供给管理。 (错 )8、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对 )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对 )10、进口增加在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中所占的比例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四、简答题
1、供求变动的影响因素各是什么?
(1)需求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②消费者的偏好;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消费者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供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影响因素:①生产技术水平;②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价格;③相关商品的价格;④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政策等。
2、运用供求分析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为什么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得石油的价格将上涨。总收益增加。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造成损失。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3、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①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大小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并且是递减的。
②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λ为标准来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MU,以便获得最大满足。若 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若MU/P<λ,消费者则选择消费货币。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
MU/p=λ。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③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比如提高),那么消费者选择的该商品的消费数量也会随之变动(减少)。这说明,价格与消费者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试用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
(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可以排序,并满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不饱和性等公理假定。
(2)用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指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的商品组合描述出来的轨迹。性质:①不相交;②有无数条;③向右下方倾斜;④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消费者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时又受到既定收入的限制,因此,引进预算约束线分析。
(4)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约束下消费者实现的效用最大化。这一均衡点可以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表示:RCS1,2=P1/P2 P1X1+P2X2=m 即:当消费者根据偏好决定的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恰好等于两种商品在市场上的相对价值时,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就正常物品而言,这两种效应的变动方向是一致的。即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也会增加其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增加。在图形上,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6、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其消费量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2)商品价格变动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在保持总效用不变前提下,通过改变商品组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量(替代效应);同时,由于价格下降使得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又会减少对这类特殊低档品的消费量(收入效应)。总效应就是这两种效应的加总。就吉芬商品而言,其收入效应会大于替代效应,即随着价格下降,消费量减少。反映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向左上方倾斜。
五、论述题:
论述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答:自动稳定器是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工具,它们各自的作用如下:
(1)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所得税一般有起征点规定、抵扣规定与累进税率规定。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收入减少,税收自动减少,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下降,从而减缓了经济下降的程度;而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收入增加,税收自动上升,抑制了消费与投资的过快增长,从而减缓了经济膨胀的程度。
(2)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开支。失业救济金和福利开支都有一定的发放标准,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和他们收入水平的高低。在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个人收入减少,领取失业救济金和需要政府救济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金和各项福利支出自动增加,这有助于增加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衰退;相反,在经济扩张和通货膨胀时期,失业人数减少,个人收入增加,领取失业救济金和需要政府救济的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各项福利支出自动减少,这有助于减少社会总需求,抑制经济的过度扩张。
(3)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西方国家对其农产品一般多采取支持价格,将农产品价格维持在某一水平上。在萧条期,农产品价格下跌,政府通过增加收购农产品,提高价格,增加农场主的收入;在膨胀时期,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通过抛售农产品,稳定农产品价格,阻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因此农产品的支持价格也有自动稳定功能。
自动稳定器本身有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稳定的职能,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