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重点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讲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重点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讲解

———————————————————————————————— 作者: ———————————————————————————————— 日期: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过程: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上课我就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典故”? 生:就是经典故事吧! 师:有道理!

生:典故就是作者用一段故事、寓言、成语等等,来表达一种思想,就像寓言故事差不多,告诉大家一些人生道理和做人方式等。

师:说得很好,很具体!

生:典故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事物。《现代汉语词典》第280页!(生笑) 师:很好,能及时查阅词典,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刚才这位同学说到典故就是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和事物,这个定义告诉我们那些关于典故的信息呢?

生:典故经常运用在诗文中!

师:很好,再加上刚才同学的意见,我们就能明确典故在诗文中会启迪大家一些人生道理和做人方式!典故总是蕴涵着很深沉的文化内容,它的背后,常常牵涉着一股深沉的底蕴——深情的,或者哀惋的,或者壮烈的,或者凄惨的故事。使用典故必然地将唤起读词人与典故蕴涵相应的感情的共鸣,从而更能增加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人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这首词中就用了很多典故,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想一想,作者运用这些典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板书题目、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词!(领起) 生:(齐读)

师:在刚才同学们的阅读过程中,我听到有一个字是两个读音,就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是bì(毕音)还是fú,到底读那个音,同意bì的同学请举手!那个同学能说说为什么读bì的音,你从哪里得到的依据?

生:昨天预习的时候,网上看到的,但也有说是读fú音的,现在我不能确定读什么。 师:好,请坐!能知道积极利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这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说,我从另外的途径知道的,确定一点的答案?

生:在《宋词鉴赏辞典》上看到的,上面说应该读bì音。

师:好,请坐!我们学习就应该有这样的钻研精神!这个字在古籍作品中的注音是bì,这首词中也应该读“(bì)佛狸祠下”。可见大家的预习是非常认真的!还有一个地方,大家在读的时候也是有一点问题的,就是在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时候,有些同学的停顿是“封狼\\居胥”,大家想想,这里应该怎样停顿呢?

生:这句话应该读“封\\狼居胥”。因为“狼居胥”是个地名,“封”是动词。汉大将霍

3

去病,打败匈奴后,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这件事。

师:很好,他注意到了文章下面的注释内容。能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断句,这很好!所以大家在今后的预习中应该多注意作品的内容。提到了内容,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朗读的时候,也许大家已经注意到了词中用了很多典故。现在,请大家再一次阅读这首词,看一看,这首词中用了几个典故?

生:(默读,思考) 师:谁先来回答?

生:孙权;寄奴,刘裕的小名;廉颇

师:好,他的思路很敏捷!他说了三个典故。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我认为有四个,还有一个就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的失败,就是词中的“元嘉草草”。 师:很好,请坐。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我觉得有七个典故!分别是:孙仲谋处、寄奴、想当年\\金戈铁马、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廉颇。

师:他说有七个。我想问一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对谁的描述? 生:刘裕!应该是六个典故!

师:他及时修改了自己的答案,敢于自我否定,这是需要勇气的!大家想,他刚才的回答还有没有破绽?他说是六个典故,还有说三个、四个的,你同意吗?同学们应该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敢于尝试,尝试其实就是一种挑战,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自信的表现!

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没有用典故。 师:为什么?

生:这句写的是作者自己的经历。

师:这位女同学语言十分坚定,她很自信!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她说是五个典故。 生:(一部分肯定,一部分沉默)

师:那让我们从前到后数一下吧,他们是: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指的是拓跋焘、还有廉颇,看来真的是五个典故。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告诉我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好,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自己用简洁、完整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词中每个典故的内容!

生:第一个是:孙权带兵打败曹操的军队;第二个是:刘裕为恢复中原,大举北伐;第三个是:元嘉年,刘义隆没有准备好就草率出兵,结果“赢得仓皇北顾”;第四个是:拓跋焘击败宋文帝,在瓜步山建立行宫;第五个是:说廉颇年纪大了,不能打仗了。

师:好,他回答得条理很清晰,语言很流畅!可是,我刚才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生接)

生:用一句简洁、完整的话来概括!

师:那看来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不够简洁、不够概括!谁能再来说说!

4

生:第一个是:无觅英雄孙仲谋;第二个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三个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第四个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第五个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师:这个同学是用原文中的句子进行的概括,可是我刚才是说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哪位同学还能来尝试一下!看来用词精炼准确也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有点理解古人为什么会“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了!

生:第一个是:孙权败曹军;第二个是:刘裕建政权;第三个是:刘义隆望敌而逃;第四个是:佛狸击败宋文帝;第五个是:没有概括出来。

师:第五个典故是没有概括出来!(生笑)不过这个同学概括得已经很好了,她的用词多么简练啊,而且还非常准确!谁能把第五个典故概括出来!真理的形成正是像同学们这样的探讨中得来的!

生:年老廉颇不得重用。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比较好的掌握了这首词的五个典故。以前很多评论家在品评辛弃疾的作品的时候说,辛词用了太多的典故,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看来辛词中的典故却没有难倒我们的同学,看来大家是很善于思考的!同学们既能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词,又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很了不起!

下面,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这首词的题目上。我们知道“永遇乐”这是词的词牌(生答),“京口北固亭怀古”才是这首词的题目(生答)。以往的学习告诉我们,词和《诗经》一样,在题目的选择上往往就是它的第一句话,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是,这首词却有一个十分明确的题目,再想一下,《卜算子咏梅》。在词里面,单独命题的时候不多,而只要单独命题了,它的主旨一般就比较明确了!这首词的题目“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告诉我们是诗人在什么地方(京口),做什么(怀古)!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大家刚才概括的典故,有几个典故是在京口发生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两个,一个是孙仲谋,他在京口建立了吴郡,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一个是寄奴,就是刘裕,他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他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了政权。

师:他说是两个,如果只有孙仲谋和刘裕,那么其他的几个典故中的人是不是作者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呢?

生:(摇头)

师:很多同学都摇头,说不是。那么作者是怎么把这几个典故和京口联系到一起的呢? 生:孙仲谋和寄奴他们两个具有英雄气概,这时候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祖国,当年出兵失败了,然后又想到了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到重用。于是后面三个典故都联系起来了。

师:我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他是说作者是用自己的身世把这些典故联系起来的。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作者写这首词时的身世经历?

生: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

5

重点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讲解

重点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讲解————————————————————————————————作者:————————————————————————————————日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ucgl26v542xzhu2kzn0175lm26kup009x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