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与文化
从二战后到20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40年代末-50年代:经济恢复重建时期; 60-70年代初:经济繁荣时期; 70年代:由经济危机走向经济滞胀时期 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回升
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经历战后最长的经济增长时期。
第一节 60-80年代的美国 一、战后美国的国内政策的演变 (一)杜鲁门时期(1945-1952):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其实质:是罗斯福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和扩大;
其目的是:用国家干预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缓和社会矛盾,防止社会革命,同时延缓经济衰退并最大程度的促进资本主义私营企业的生产。另外,还有为美国冷战政策和全球霸权主义服务
(二)艾森豪威尔时期:现代共和党主义(中间道路)
时间:1952-1960
奉行一条介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新政式的国家干预之间的“中间道路”,即所谓“现代共和党主义”,又称为“能动的保守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三)肯尼迪的“新边疆”(1961-1963)
1.提出背景:
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势开始走向恶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黄金外流严重,失业增加,物价上涨,科技发展受到苏联挑战,贫困问题尤其是黑人贫困问题和种族歧
1
视问题日益突出,民权运动高涨。
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他在大选中明确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 所谓的“新边疆”,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指新的领域和新的挑战。
2.新边疆政策的实质:
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为美国在全球争霸和向宇宙空间扩展鸣锣开道。
3.新边疆政策的内容:
主要是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房屋建筑和清除贫民窟提供经费、重新开发萧条地区、援助教育农场主、消除种族歧视、发展空间技术、抑制经济衰退、增加企业投资等
在“新边疆”政策的指导下,美国政府提出了登月方案,增加了对科研和开发的政府投入。
与此同时,肯尼迪政府还提出了反经济衰退计划,并且促成国会拨款4亿美元去帮助国内的贫困地区。在住房和城市建设方面,肯尼迪政府也尽力投入资金予以改善。
特别是为了经济发展,它推行以减税为主的赤字财政政策,这实际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的进一步体现。
在肯尼迪执政期间,新边疆政策取得的成有限,随着1963年肯尼迪遇刺身亡,它为后世留下了众多洓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其后继者约翰逊“伟大社会”的前奏
(四)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1.背景
约翰逊继任总统后,实际执行了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1964年它在演讲中提出,要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从此”伟大社会“成为约翰逊对内政策的策标志。
2.伟大社会的实施:
2
利用肯尼迪的声望和自己与国会的关系,使肯尼迪原来的很多立法提、案在国会通过。
约翰逊在位第一年国会通过肯尼迪拟定的立法项目,比肯尼迪当政三年通过的还要多。 “对已故总统的最好悼念或颂扬莫过于尽早通过他长期为之奋斗的民权法案--约翰逊”。
主要内容:
A实施财政减税计划,以刺激经济发展和消费; B“向贫困宣战”(225页);
“本届政府此刻在这里宣告向美国的贫困无条件宣战。” --《约翰逊回忆录》
“现在,1965年,我们的国家开始一项新探索。” “伟大社会”有赖于所有的人都能富足与自由。
约翰逊进一步扩展了反贫困计划,试图解决富裕社会的贫困问题: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接受免费教育;职业训练与再训练计划,为16-21岁辍学失业的城市青年提供两年的职业和基本技能训练;社区行动计划,让贫困者最大限度参与到
当地社区行动中;改善落后地区状况,由联邦政府拨款协调和发展地方经济。 (2)继续扩大福利政策:主要表现在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新法的颁布和实施上。(医疗照顾法、医疗援助法、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住房和城市发展法等)。
(3)通过民权法案:1964年民权法、1965年民权法、1968年民权法 (4)税制改革、环境保护立法等。
3.对伟大社会的评价:
“伟大社会”是美国推行的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为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在立
3
法方面取得了成功,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但是,“伟大社会”的改革在人人受惠的背后隐藏着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根本动因。 他企图在使企业界满意的条件下,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穷人和少数民族的状况,以缓和社会矛盾,转移民权运动斗争的方向;同时通过就业培训,是穷人获得就业机会,让他们由“食税者”变成“纳税者,提高他们的购买力。
因此,它根本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财富分配关系。 (五)尼克松的经济政策与水门事件
1968年美国大选中,尼克松击败民主党候选人汉弗莱,当选美国历史上第37任总统。 尼克松就任总统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结束。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
特别是经济上呈现出衰退的征兆,通货膨胀不断加剧; 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
美国奉行侵略外交政策,对越战争的不断扩大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 美国对外贸易显露出由盛而衰的症状。贸易顺差连年减少,至1971年出现字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贸易逆差。许多美国人感受到‘美国世纪“的衰落。 1.“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尼克松上台后,试图对经济、社会福利和政府机制进行重大调整,为美国社会摆脱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危机,寻找出路。
尼克松政府最初采取了共和党传统的保守措施,如削减联邦开支、紧缩货币信贷等,但结果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为摆脱困境,尼克松于1971年8月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项政策的国内部分是分三个阶段实行的。第一阶段是对价格、工资、租金和红利实行为期三个月的冻结。
4
第二阶段从1971年11月起,由政府建立价格和工资控制体系,使物价年增长率不超过5.5%,工资增长率不超过2.5%。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1月开始实施:政府取消了除食品、保健和建筑业以外的工资和价格的强行控制,代之以企业界与劳工的自行控制。随后又再次实行政府控制措施。 但这些措施依然未能阻挡住通货膨胀。到1974年4月新经济政策宣告收场时,通贷膨胀率已升至12.2%,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新经济政策的国际部分:
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 美国主动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兑换媒介的地位,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混乱。为此,西方大国领导人和金融专家几次举行会议,于1971年12月达成协议,将美元贬值8%,并将其他各种货币相应升值,使美元与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相对实力更为吻合,同时实行各国货币彼此浮动的可变汇率制。在各国的一致谴责下,美国也被迫取消了10%的进口附加税。
美元贬值后,美国的贸易与财政仍旧赤字不断,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地位仍旧缺乏信心,在1973年2月,尼克松政府又宣布美元贬值10%。
2.“新联邦主义”:
尼克松认为战后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联邦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造成联邦机构庞大,成员过多,开支增加,而且运转不灵,同时削弱了州、地方政府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和积极性。
新联邦主义就是要解决这种权力过于集中于华盛顿的庞大官僚机构,其次是为了减少联邦财政赤字,平衡开支,以便解决“滞胀”危机。
尼克松以“还权于州”、“还权于民”为内容的新联邦主义的主要措施就是分享税收。但是这个分享税收的计划取得的进展却是十分有限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