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课论文
第一篇:90后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 【摘 要】当代大学生生于90 后,长于互联网,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科技与网络的迅猛发展。他们独特的成长背景造就了其身上独有的特征。因此,高校应根据90 后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工作方法,开创创业教育新局面,构建适合90 后大学生成长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90 后 大学生 创业教育 一、90 后大学生创业特征
(一)90 后大学生具备创业者的心理素质
创业者需具备独立分析与决策的心理素质。员工可以依赖老板,作为一个创业者,却无法享受这些依赖性,因此,创业者必须要具有独立分析和决策的心理素质。创业者还要有敢于为选定的事业冒风险的心理素质,这种素质也就是所谓的敢为。90 后大学生他们大多个性张扬、富有激情,愿意去表现和证明自己。这一代的大学生思想比80 后更为独立,眼界更为开阔、敢想敢说敢做、勇往直前。90 后的思想意识里包含着开放意识、自立意识、效率意识等较为积极向上的观念。他们已经不是单纯地被动、简单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在自我判断和是非抉择上,有着独立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90 后大学生普遍具备创业者需要的相关心理素质。
(二)90 后大学生对于创业这一新兴事物有着更为强烈的欲望和热情 90 后大学生生于90 后,长于互联网,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从他们稍具判断能力和学习力开始,互联网的基因已经深深植入他们每一颗细胞。他们的社交、学习、玩乐、消费基本都在网络上进行。他们势必是比70 后和80 后更见多识广的一代人,具备更强大的信息搜索和整合能力以及对前沿趋势的洞察力。90 后大学生群体不仅接受着高等教育,还具备了熟练的网络技能。他们借助媒体网络能够获得一切他们想要的信息,知识信息量大、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想的速度更快。因此,对于创业这一新兴事物有着更为强烈的欲望和热情,为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90 后大学生创业团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
大学生创业团队通常只是由几名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发组织而成。初创大学生创业团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无论是创业项目还是管理等情况一切都处在摸索阶段。一般而言,他们对市场把握能力不足,能看到大方向,敢投入,但是在市场细节上往往把握不准,如错失一种产品类型的市场机遇或错失某个特定时间的市场机遇。公司运营经验不足,不知道怎么招人,不知道如何去评估看待一个岗位。管
理经验不足,日常制度管理不严格;不知道怎么留住牛人,不知道怎么合理安排人员工作。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二、90 后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
(一)营造创业教育氛围,促进渗透创业意识从当前现状来看,高校的创业氛围比较薄弱。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基本局限于开展 “创业计划大赛”或者进驻创业园上,具有精英化痕迹。毕竟每年参加大赛的只是少数人,进驻创业园也只是少数团队。就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普遍不够,学校也缺乏相应的引导措施。很多学生并不关注创业大赛活动,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很多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目的只是获奖,为了评定奖学金加分。很少有学生考虑把获奖项目变为现实,缺乏创业的源动力。以创业计划大赛代替创业教育,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是表面化的教育,这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浓厚的创业氛围对于大学生创业人数的增加和创业成功率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营造创业教育氛围,促进渗透创业意识。 (二)专业背景结合创业项目,提升创业科技含量
目前大学生创业基本呈现出明显的“草根性”。开设小店,卖卖产品,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形式。随着当前网上购物的流行,网络销售也日渐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总而言之,技术含量较弱。90 后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知识体系。90 后大学生群体不仅接受了高等教育,还具备了熟练的网络技能。大学生的创业模式和成果应该结合他们专业背景孵化出更具有创新性和科技含量的项目。以科技竞赛为龙头,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类大赛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电子技能大赛、发明专利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通过竞赛选拔出来应用性强的创业项目。高校创业教育应以提高90 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整合创业项目,以此来提升创业科技含量。 (三)丰富创业教育载体,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课程以及实践平台。理论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为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实战能力的提高。90 后大学生长期的校园生活使得他们与社会实践脱节,导致他们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市场的'真实需求,使得众多创业项目难以长久。因此,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构架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加强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为创业团队提供更为坚实的社会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三、结语
总的来说,90 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能力培养工作,应该建立在对90 后这个族群更深入的认识上。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现代职业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针对性的更新工作思路,完善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君丽. 高校90 后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 林婧烨. 高校90 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理论版,2014(20).
[3] 王叶星. 浅谈我国90 后大学生创业困境[J]. 华章,2013(30).
第二篇:职业生涯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