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护理学教案
班级:13级护理 教师:杨春杰
课题:第一章 绪论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课型:理论 第二章 中医护理学的任务和基本特点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 2、了解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发展 3、熟悉中医护理学的思维特点。 4、熟悉中医护理的任务和内容。 5、掌握中医护理学的概念。 6、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特点:“病”、“症”、“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讨论 1.通过相关的典故、图片、临床病案比较中西方护理文化的异同。 2.适当举例中医护理临床研究的应用。 教具: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内容 : 一、中医及中医护理的基本概念 1、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 —— 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2、中医护理的概念 中医护理 —— 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简史 1、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 [作者] 集体创作(非一时一人之作) [成书年代] 公元前1世纪西汉中后期 [学术价值]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着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汉唐时期 ⑴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 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着,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并继承和发扬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
很大实用价值,后世尊为“活人之书”。开创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先河。 ⑵唐·孙思邈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集唐代以前方书之大成,载方5300余首,详论脏腑生理,列举诸多病证。 3、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刘完素-----百病多因火而起,善用寒凉药 (寒凉派)。 张从正-----病由外邪入侵而起,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 (攻下派),重视情志护理。 李杲-------病由内伤脾胃而起,善于调理脾胃 (补土派),重视对脾胃的护理。 朱震亨----倡阳常有余阴液不足,善于补阴 (养阴学派),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护理。 4、明清时期 代表医着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 ,丰富了中医妇产科的护理内容。 明·吴又可着《温疫论》 第一部温病学专着,提出“异气说”,详细论述了对传染病人的护理要求。 陈实功着《外科正宗》详细论述了对疮疡的护理。 5、近代和现代 中医护理发展迅速,中医护理队伍日益壮大。 三、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谓之整体观念。 ⒈ 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 ① 脏腑组织结构的整体性: 人体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组成。这些脏腑组织器官尽管形态,功能各异,但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② 功能活动的整体性 人体的有机整体,不仅在组织结构上相互连接,而且在生理活动中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协调平衡整体。 ③ 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中医对病理变化的研究首先着眼于整体,因局部病变可以引起全身的病理反映,全身的功能失常也可以在局部反应出来,所以,中医辨证治疗,分析病因病机也都是把局部病变与全身情况统一起来分析。例如:肝火: : 传心 —— 心肝火旺 —— 烦躁易怒 传肺 —— 肝火犯肺 —— 胁痛咯血 入胃 —— 肝火犯胃 —— 脘痛泛酸、呕血 ④ 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 主要理论依据:“有诸内者形诸外”、“整体调节”。 由于各组织器官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所以,在诊治疾病时,可通过五官,形体,
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在脏腑的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⒉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中,人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当然,人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和自然环境。所以,人与自然,社会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⑴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天人相应观) ① 四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② 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③ 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人所住地区的不同,对人体生理,病理,体质的影响也不同, ⑵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变动也对人发生影响 例如:社会进步——物质,精神生活丰富——促进人类健康 社会动荡,环境污染——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危害人类健康 2、辨证施护 ⒈ 辨证、施护的概念及关系 ⑴ 概念: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施护——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及方法。 ⑵ 关系: ① 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 ② 施护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论治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正确; ③ 辨证和施护,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体现,是指导中医临床理法方药具体运用的基本原则。 ⒉ 病、证和症的概念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如感冒、痢疾、疟疾、麻疹、哮喘、中风等。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单个临床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头痛、眩晕、等。 证——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等内容,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特征。 ⒊ 病护异同 中医治疗病人的依据是“证”而非病,因此,便存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二种情况。 ⑴ 同病异护: 同病异护——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护理方法也就不同。 ⑵ 异病同护 异病同护——指不同疾病,如出现相同的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的证,即可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 四、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中医护理在中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分药,七分养”,这 “七分
养”就是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五、中医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1、正确对待两种医学理论体系 2、要熟记中医护理基本内容 3、善于运用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 4、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小 结 布置作业: 1.简述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中医护理学教案
班级:13级护理 教师:杨春杰
课题:第三章 中医基础理论 课型:理论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2、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中各种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各种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提问、讨论 教具: 课时安排:4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