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初见成效
最近的一项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江河——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干流水质已连续8年达到整体优良。 监测结果显示,自2004年年底以来,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干流水质已连续8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以上标准,水质整体优良,其中澜沧江干流青海段水质基本达到一类标准。
这是中国政府在三大江河源头地区实施大规模生态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之一。
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是中国最大的三条河流,均发源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境内。这三条河流每年向下游输出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被誉为“中华水塔”,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2005年8月,中国政府投资75亿元人民币、覆盖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的“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启动。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截至2012年底,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累计投资75.4亿元,完成投资69.7亿元,占总投资的92.5%。三大类22个规划项目中,能源建设、森林草原防火、鼠害防治、退耕还林草、沙漠化土地防治、人工增雨、小城镇建设、生态移民等工程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第 1 页 共 2 页
李晓南说,历经8年努力,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宏观结构局部改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畜矛盾趋缓,湿地生态功能逐步提高,湖泊水域面积明显扩大,流域供水能力明显增强,严重退化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好转。 跟踪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比2004年增加92亿多立方米,出境水量增加88亿多立方米,6年间共增加出境水量530亿立方米。同时,三江源区的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黄河源头著名的“千湖湿地”也已整体恢复。
人工努力在遏制草地退化沙化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区中等覆盖度草地面积呈持续稳定态势,高覆盖度草地面积以每年2378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高寒草原“顽疾”黑土滩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0%增加到80%以上,大面积沙化草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也由治理前的不到15%增加到了38.2%。
在有效保护草原植被的同时,项目区有限的森林资源同样得到悉心呵护,区域内森林面积在6年间净增了150平方公里,植物种群得到持续保护。同时,江河湖泊中的水生生物资源生存环境改善,草原林地中的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其栖息活动范围呈扩大趋势。
第 1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