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10日在花溪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向虹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从今年开始,我们已经步入了“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根据《中共花溪区委关于制定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人民政府制定了《花溪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中共花溪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旱灾的不利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
一是经济实力增强。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五年年均增长15.5%,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增长水平;财政总收入8.15亿元,地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5%和18.23 %,年均增长19.1%、18.7%;固定资产投资83.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年均增长37.2%,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2.2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47.9亿元,是“十五”时期投资总和的5.9倍。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年均增长21.2%,比“十一五”规划目标高4.4个百分点。
二是结构调整推进。区财政投入支农资金1.1亿元(带动相关投资3亿元),是“十五”期间投入的1.6倍。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都市生态农业格局逐步形成。粮食生产保持稳定,自给能力不断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13亿元,增长49. 4%, 五年年均增长8.4%。机械、化工、食品、制药和建材五大产业不断壮大,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启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50个,累计投资达17.9亿元,相当于“十五”时期技术改造投资总和的2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4.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5.62亿元,增长126%,五年年均增长12.9%,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走在全市前列。旅游、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仓储物流、金融、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举办贵阳市首届旅游业发展大会,旅游总收入从2005年的3.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0.47亿元,增长14.5倍,五年年均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7.7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3.06亿元,增长97.8%,五年年均增长14.6%。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达到42.9 %。国家和省、市下达到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基础设施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贵阳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甲秀南路、田园路相继建成通车,改造了老城区市政道路,建成了4个农村客运站。提前三年在全市率先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升级改造农贸市场5个,完成沼气池建设2万口,完成300余公里贫困村进村公路和1000公里农村串户路改造。作为全省第一家农村危房改造整区推进单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898户,完成29个村庄立面整治,房屋立面改造1500户,村寨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完成花溪水库大坝加高,建成花溪课米田污水处理厂、南大街截污工程、花溪二期污水工程等环保基础设施,城市生活污水截流处理率达95%以上。
四是城市形象提升。城乡规划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完成花溪规划展馆建设,成功举办了花溪第一次城市规划展。“整脏治乱”和“三创一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强力推进“花溪河”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花溪河沿岸长期违法经营的烧烤摊点,顺利搬迁徐家冲马路市场,如期实现行政办公中心整体搬迁新区,取缔了南大街修车洗车占道经营点,顺利搬迁了影响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公交车站,加强卫生保洁网格化管理,“整脏治乱”工作由全市倒数第一进入全市前列,“三创一办”综合指标已达标195项,达标率96.53%。积极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森林覆盖率达到41.53%;开展“花溪之夏”、“满意在贵州、文明在花溪”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连续两年协助市委、市政府成功举办“生态论坛?贵阳会议”,成功展示花溪区“生态之城、知识之城、旅游之城、宜居之城”的风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天河潭4A级景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