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六章生物氧化的学习指引——生理生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指引:

第六章、生物氧化

掌握:1.电子传递链:概念、存在部位、功能、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体内两条

主要的电子传递链的排列顺序。

2.氧化磷酸化:概念、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区别、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电子传递链抑制剂的作用部位;P/O比值的概念及意义;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学说的具体内容);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3.胞液中NADH的再氧化利用(胞液→Mit):两种穿梭机制的概念、过程、意义。

4.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微粒体加单氧酶的作用机制。

一、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一)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1.概念、组成、存在部位、功能、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的传递顺序。 2.四种复合体的组成、功能、电子的传递顺序。 3.CoQ和CytC的性质和功能 问题:

叙述体内两条主要呼吸链的组成及递氢递电子顺序、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二)氧化磷酸化(将氧化呼吸链释能与ADP磷酸化生成ATP偶联) 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比较。

2.P/O比值的概念及意义;氧化磷酸化偶联的部位(复合体Ⅰ、Ⅲ、Ⅳ) 3.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是产生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 ⑴电子传递------化学渗透学说

①核心内容:质子梯度形成(化学势能:质子的浓度差;电势能:内负外正) ②质子梯度是怎样建立的?Q循环:一对电子在复合体Ⅲ经Q循环共有4个质子进入膜间隙;质子泵模型:有人认为复合体Ⅰ、Ⅲ、Ⅳ具有质子泵的功能,一对电子经过复合体Ⅰ传递时共有4个质子进入膜间隙,一对电子经过复合体Ⅲ传递时共有4个质子进入膜间隙,一对电子通过复合体Ⅳ传递时共有2个质子进入膜

第1页,共4页

间隙。

⑵ATP合成------ATP合酶的结构和功能---结合变构学说 ①质子顺梯度回流释放能量被ATP合酶利用催化ATP合成

②ATP合成的结合变构机制:当质子顺浓度梯度经Fo中a亚基和c亚基之间回流时,?亚基发生旋转,3个?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O、L、T三种构象);

结合变构学说可简化为:质子流动→驱动C单位转动→带动?亚基转动→诱导?亚基构象变化→ATP释放和重新合成

(三)氧化磷酸化作用可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 1.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⑴呼吸链抑制剂阻断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复合体Ⅰ、Ⅱ、Ⅲ、Ⅳ抑制剂要记住;⑵解偶联剂破坏电子传递建立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基本作用机制---能够快速消耗跨膜质子梯度,使得质子难以通过F1F0-ATP合酶上的质子通道来合成ATP,从而使储存在质子梯度中的电化学势能转变成热。 如:二硝基苯酚(DNP) ;解偶联蛋白(UCP1);⑶ATP合酶抑制剂同时抑制电子传递和ATP的生成:这类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例如寡霉素。

2.ADP是调节正常人体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呼吸控制率的概念、ADP调节的意义。

3.甲状腺激素刺激机体耗氧量和产热同时增加 4.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机体氧化磷酸化功能

(四)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条件:底物(NADH和FADH2)、呼吸链(完整的线粒体)、ADP、氧、无机磷酸。

(五)ATP在能量的生成、利用、转移和储存中起核心作用

(六)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进行选择性转运

1.可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ATP、AMP、ADP、Pi、丙酮酸、琥珀酸、?-酮戊二酸、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等。

第2页,共4页

2.不可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H+、NADH、NADPH、草酰乙酸、乙酰CoA等。 3.胞液中NADH向线粒体基质的转运机制:两种穿梭(α-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概念、存在部位、功能(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NADH+H+→FADH2,1对氢可生成1.5分子ATP;通过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NADH+H+→NADH+H+,1对氢可生成2.5分子ATP) 问题:

1.容器内为模拟线粒体基质的缓冲液,上盖一层液体石蜡,内含:氧化底物琥珀酸,磷酸化底物ADP和无机磷酸,唯独没有氧。此时放一pH计显示缓冲液的pH为恒定的6.859 。如果用注射器快速注入氧气,发现溶液pH会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如图所示),为什么?请解释这种现象。

2.受试大鼠注射DNP(二硝基苯酚)可引起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或:现在已不再使用的减肥药2,4-二硝基苯酚,其减肥原理是什么?

3.下图是不同底物和抑制剂对线粒体氧耗的影响,试分析之。正常情况下,ADP对线粒体呼吸的调节作用是怎样的?

第3页,共4页

第六章生物氧化的学习指引——生理生化

学习指引:第六章、生物氧化掌握:1.电子传递链:概念、存在部位、功能、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体内两条主要的电子传递链的排列顺序。2.氧化磷酸化:概念、与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区别、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电子传递链抑制剂的作用部位;P/O比值的概念及意义;氧化与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学说的具体内容);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u29r7i70h02tjb2ixwe3xy6q955p4014t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