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地垫固定(悬挂)球练习。(2)拍手垫球练习。
(3)二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4)不同距离对墙连续垫球练习。(5)二人一组,连续对垫练习。(6)固定区域内计时、计数自垫球练习。(十一)足球运球1.测试目的
考查学生体能水平和足球运球技能掌握程度。2.场地器材
平整的人工草或天然草足球场,测试场地为22米×5米区域。起点终点距离20米,标志杆宽间距4米,长间距8米(图6)。
图6测试器材:秒表、30米卷尺、标志杆(不高于1.2米)、标志桶(不高于20厘米)、足球。
3.测试方法
考生在起始线后准备,听到发令信号后,从起始线开始运球,分别绕过标志杆外侧,冲过终点线。运球启动开始计时,运球冲过终点停止计时。碰倒杆或漏杆则成绩无效。以秒为单位记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按“非0进1”的原则进位。
4.注意事项
(1)测试过程中如出现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现象,均属犯规行为,该次成绩无效。
(2)测试时,考生应穿运动鞋和运动服,不得穿不适合考试的鞋类及服装进
11行考试,避免运动伤害。
5.练习建议(1)各种球性练习。
(2)直线运球——停球练习。(3)折线运球——停球练习。(4)30米加速跑练习。
(5)规定区域内,自由变向、变速运球练习。(6)计时运球练习。
五、成绩评定
1.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值60分,必考项目与每个选考项目的分值由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自行确定。各单项测试时以0分为起点,不得设最低分。
2.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初中三年级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
3.选考足球项目,参照执行教育部《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标准》的评分标准;选考一分钟跳绳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没有收录的项目,参照执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施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初中三年级相关项目的评分标准。
4.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学生参加各项目考试成绩的总和。5.因肢残丧失全部运动能力,获准免考的考生,其成绩按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总分的100%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
6.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与健康课程,但未丧失运动能力而申请免考的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全部项目或单一项目免考。其中,免考项目的成绩按照该项目分值的60%计分;参加考试的项目,以测试取得的成绩计分。
7.因伤、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暂时不能参加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申请缓考的学生,由当地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领导机构集中组织一次补考。补考期间,仍不能参加考试的考生,须办理免考手续,其成绩按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值的60%计入总分。
8.申请免考、缓考的考生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体育
12与健康学科免考缓考申请表》(见附录3),注明免考、缓考原因,报当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9.各地应组织包括医学专家、残联相关专业人士在内的审核组,对考生的免考、缓考申请及证明材料进行统一审核,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地研究制定。考生获准免考后,其免考申请表、免考证明材料及审核材料须存入学生档案。
10.申请免考、缓考须提供的证明材料:因肢残申请免考的考生,须提供残疾证(残疾类别为肢残);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与健康课程或意外事故等原因而申请免考、缓考的考生,须提供二级甲等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病历等证明材料。
13附录1:
注意事项
1.各地要成立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工作领导组,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领导,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2.各地各校要始终把学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实行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应急预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准备。
3.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开始前,学校必须组织学生进行体检。凡患有疾病,不适合参加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要坚决实行免考。
4.每位参加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学校须与家长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签字确认,以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5.各地各校要加强对考生、考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体育设施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安全事故。
6.各考场要设立医疗救护点,配备专业急救人员、专用救护车辆及急救设备,保证学生在考试中的安全。
7.考生必须持准考证参加每个单项的考试。
8.考试工作要充分准备,细致安排,规范有序。考试项目安排顺序要先易后难。
9.考试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违纪舞弊行为。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考生每个项目考试结束后,应及时让学生签字确认,并张榜公告。
14附录2:
备考锻炼须知
1.要认真研读本考试纲要和各市、省直管县制定的考试方案、内容和要求。2.锻炼计划可按周、月、学期制订,另外还要制定每次的练习计划。练习计划可以根据学习时间、身体状况、练习效果等做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3.锻炼前要做热身活动,锻炼后要做放松活动。
4.运动负荷要因人而宜,原则上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5.做好自我监督和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注意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