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以及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
大理白族自治州内拥有品质极高的旅游资源,无论是具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洱海,秀丽连绵的苍山,还是大理文化风貌的标志大理古城都成为国内旅游的热点。大理被誉为“文献名邦”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项桂冠。 1.1.1气候温和 宜居之城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0℃左右,夏季平均气温为18.7~24.5℃,冬季平均气温为6.0~12.5℃。想对比今年夏季,北方以及沿海地区接连出现37℃以上的高温,大理凉爽的气候不禁让身处炎热中的人们心怀羡慕。而冬季6℃以上的气温,与北方动辄零下的气温相比,也显出一丝暖意。大理全境不仅具有夏凉冬暖的特质,全年降水丰富,空气湿度适宜;且大理境内缺乏重工业,这就保证了大理拥有良好的空气质量。大理温和的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让大理成为众人养生休闲,置业定居的热门选择。 1.1.2独具魅力的白族文化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思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从那时起,白族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民族。在经历了千年的历史洗礼,白族文化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等。如今为了保护并进一步宣传白族文化,大理州政府鼓励建造具有白族风情的建筑,并建立各式各样的白族文化研究。 1.1.3宽容和谐的宗教氛围
大理虽然以白族为主要人口构成,但由于出众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异国他乡的旅者定居置业。而大理人民也一直都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对外来的旅者一直都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因此,基督教徒、佛教、穆斯林以及本土信仰在大理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着。无论你是信仰基督教,还是大理尊崇的佛教,或者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本土神灵,都能得到彼此的尊重。 因此大理地区宽容和谐的宗教氛围,让很多国际友人在大理寻找到了一种宗教信仰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大理对外国人独特的吸引力之一。 1.1.4丰富的旅游资源
理州境内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品级高,资源集中。在自然资源方面,位于大理州中部的苍山又名点苍山,高耸入云,全年青翠植被茂密;波光粼粼的洱海水质良好,水生动植物丰富,拥有高原明珠的美誉;剑川县南部有形如巨钟的红丹霞岩,故称为“南天瑰宝”之称的石钟山。 在人文资源方面,大理有立城百年,极具人文历史价值的大理古城;“妙香佛国”的标志建筑——崇圣寺三塔;道教圣地鸡足山。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大理白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1.5多样的旅游模式
大理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也意味着在大理可以进行多样的旅游模式选择。在大理你既可以选择跟随旅游团逛古城、看三塔、逗蝴蝶;你也可以走街串巷,遍寻大理名吃;你也可以租俩自行车,身披阳光在洱海边缓缓骑行;你也可以在双廊的特色客栈里,悠然见苍山,感受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清净。 1.1.6滇西重镇 交通枢纽
在云南省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中所建设“八纵八横”骨架公路,有四条途径大理,并规划了大理境内的云龙经兰坪至大理、丽江经鹤庆至大理的国道,凸显出大理滇西重镇,交通枢纽的地位。大理机场位于海东乡,距离大理市区仅仅12公里,大理至昆明,每日都有航班,只要40分钟就可以到昆明,同时有发往西双版纳、腾冲、北京等地的航班。而大理往返昆明、丽江间的铁路,早已开通,每日皆有往来班车。而铁路交通也成为众多旅游者往来大理、昆明、丽江的首选。 1.2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劣势 1.2.1 尽管起步早,但缺乏规划,杂乱无章
大理白族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最早是民间资本在旅游住宿、餐饮和旅游商品加工生产等方面的投资推动的。民间主导带来的后果就是想做就做,想收就收,没有形成统一的产业集团,遍地开花,产业分布过于零散。整体而言就是对白族民俗文化的开发缺乏规划,杂乱无章。
1.2.2民族文化产品过于零散,缺乏品牌效应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崛起能带动相关文化产品的蓬勃发展。而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会反过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知名度。在白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虽然也出现了许多文化产品,例如三道茶品茶活动以及三道茶的茶叶茶具、白族民族服饰,白族传统节日等,但是经营较为散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品牌。缺乏品牌效应的文化旅游产品不利于文化旅游业影响力的提高。
1.3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 4.3.1“桥头堡战略”带来新的机遇
国家对云南各领域给以政策支持。随着云南省道路交通网、空中航线的不断完善,以及和周边地区的交流融合的加深。云南省旅游吸引力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沪昆高铁的即将开通,必将促进云南旅游业的较大增长。而大理作为云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将是最大的收益者。 4.3.2 白族民俗文化节日的影响力日益提高
大理白族民俗节日较多,特别是像三月街、火把节等这样的节日影响力越来越高,而且举办的规模越来越大,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抓住节庆日的机遇,在强化节日特色的同时,加大对外宣传,不断提高白族民俗文化节日的知名度。 4.4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挑战 4.4.1白族文化遗产逐渐消失
2
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处于弱势的白族文化遗产正在慢慢消失,特别是白族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另一方面,白族居民还未主动形成保护白族文化遗产的意识,导致一些文化遗产得不到很好的传承。这给旅游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4.4.2区域旅游竞争日益激烈
“丽江号”火车的开通给大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游客乘坐“丽江号”可以从昆明直接到达丽江。而位于昆明和丽江之间的大理就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形成了一个真空的 “旅游孤岛”,前景堪忧。相比之下,大理市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大理应该根据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特色,从度假、娱乐、休闲等方面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差异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5.1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单调,缺乏创新
目前大理白族文化旅游产品比较单一,虽然大理白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浓重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政府及旅游开发商缺乏一定的认识。就如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每天的民族文化节目演出太过单一,比如舞狮,民歌演唱,抛绣球,节目缺乏创新,而且每天的节目循环演出,给人以视觉的疲惫,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5.2 产品开发零散,缺乏深度
现阶段开发出来的一些白族文化旅游产品过于零散,仅仅通过一些绘画,雕刻,服饰,节目表演表现出来。不能充分地挖掘大理白族深厚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娱乐性方面做得不够好。旅游文化产品品味较低,不能充分地让游客体验到白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5.3 没有形成完整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但大理的旅游景点比较分散,主要的旅游景点有大理古城,苍山洱海,崇圣寺三塔,南诏风情岛,蝴蝶泉等。大理古城位于苍山脚下,曾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再加上历代保存下来的皇室宫殿,满足了众多游客的好奇心。苍山脚下,洱海之畔,历代白族人民在此居住,古朴纯真的风土人情依然为游客所向往。再如崇圣寺三塔,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这里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风景十分优美。金庸的著作天龙八部里面的大理国,无量山,六脉神剑等都反应着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但所有的景点,作为大理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并没有制定出一条完整的精品文化旅游路线,不能让众多游客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观赏更多的旅游景点,了解深厚的白族文化。 5.4人才缺乏,管理水平滞后
首先政府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对旅游景区的规划管理,充分地彰显白族文化,使大理白族文化旅游一直不能突破发展。其次,由于商业化的影响,昔日大量存在的民间街头艺人的消失,很多身怀技艺的白族青年都外出打工或者改行从事了其他的职业,这对于白族文
3
化的传承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最后,虽然大理旅游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大理旅游景区的导游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不能更好地让游客了解到大理白族的悠久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些导游的不专业还表现在外在形象上,衣着邋遢,言行举止不文明,给游客对大理的印象造成不良影响,这也是相关管理者任人唯亲的结果。 5.4 发展白族民族文化旅游环境欠优,缺乏规划
环境是一个民族生存、生活、聚集的基本条件,离开这一特定的民族地域,少数民族特色就会削弱、淡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族特色植根于本土的土壤、民族氛围和民族环境的地域中。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为了保证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必须对旅游资源加以保护。大理旅游业发展已经有很多年,但相对来说大理的经济发展还较为落后,政府不能加大对大理旅游业的支持与整体规划,在大理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充分挖掘出大理白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又要注重对旅游地生态性的保护,做到旅游可持续发展。
6 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6.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多样化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牌
白族文化旅游的开发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因为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籍,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都会有不同的旅游需要心理,旅游开发者应开发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发展中不断寻求创新,让众多的游客在白族文化旅游中有选择余地,同时在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打造强有力的品牌。 6.2 整合白族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有效保护白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应当深入挖掘白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整合。首先大理白族文化旅游应当依托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风俗,对文化旅游资源不断整合与定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旅游系统,为白族文化旅游的精品路线设计做好基础。其次,针对不同的旅游市场,应根据当地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体验性与观赏性,扩大白族文化的影响力。
6.3 加强旅游宣传,提高服务质量
大理白族的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历史悠久,但文化旅游资源相对比较分散,旅游开发者在开发中应当加强宣传,提高旅游目标市场的吸引力,对旅游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在旅游景区布置方面与交通方面进行整合,方便游客的出行,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其次,导游服务人员不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要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全面向游客介绍白族文化,最大限度地让游客体验到大理白族的文化环境与氛围,满足不同游客的心理需求,使白族文化旅游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旅游方式。 6.4 加强民众的参与与对人才的培训,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发展白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打造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民众的参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白族文化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首先要加强对民族文化
4
旅游管理人才的培训,民族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要保护和发展大理白族文化、提高白旅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 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旅游规划设计等人才。其次,对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及一些表演人员进行定期的管理培训,充分展示白族文化旅游产品。最后对一些怀有民族技艺的人员要加以整合与收纳,全面彰显大理白族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6.5 发挥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合理规划
一是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 调查分析各地资源条件、民族民俗优势和市场客源条件的基础上, 立足于民俗资源优势, 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 合理开发,突出特色, 形成明显主题, 保持“ 你无我有, 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独特地位, 防止出现民俗旅游项目雷同,恶性竞争的现象。二是要进行联合开发, 由点到线、面, 循序渐进, 发挥大湘西民俗文化旅游地的综合优势。三是要搞好民俗旅游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立足乡土, 体现乡土性、古朴性, 构建一种能展示民俗本来面貌, 充满生机、原汁原味的民俗旅游景观, 保持民俗旅游景区的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