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行思维模式探讨中医五行学说实质
王 忠 武嫣斐
【摘 要】@@ 五行学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生的自然哲学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许多医家认为其已经成为制约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废医存药\观点等也均源于此.因此要想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只有认清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核,真正把握五行学说的实质,对其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并加以重新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加快并最终完成\现代中医学\的构建.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12(020)006 【总页数】3
五行学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生的自然哲学思想,在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许多医家认为其已经成为制约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重要原因,“废医存药”观点等也均源于此。因此要想促进中医学的发展,只有认清中医基础理论的内核,真正把握五行学说的实质,对其做出正确的、科学的评价并加以重新正确定位,才能真正加快并最终完成“现代中医学”的构建。
五行简单抽象的“取象比类”归类
中医五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抽象性、符号性的思维模式特点,其实质是运用归纳法对事物进行的分类研究,但是由于其评定标准的抽象性结果给人以不系统条理的主观臆断[1]之感。
1.中医五行归类模式。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说最基
础的首先就是要对自然界的物质进行五行归类,归类后的结果是一方面五行中每一行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含义,可以代表不同事物,如木在医学代表肝脏,在方位中取东方等等;另一方面是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归属于五行中,如东方、肝脏均可以用木表示。因此五行成为一种特殊的、抽象的、表义的逻辑符号代表,五行模式具有简单性、抽象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五行在中医学中主要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归类来分析人体脏腑器官的五行属性,并将人体所有脏腑组织器官依据五行分成了五脏、五官、五体、五液等等。
2.中医五行归类思维实质。在中医学中现在公认的最常用到的思维模式是“取象比类”,“象”也是中医最常用的名词,比如“藏象”等等。对“象”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现象、表象之意,在中医学中“象”也主要是指事物表现出来的现象和功能,并非指事物的具体物质本身。“取象比类”就是依据事物的现象和功能的相似对事物进行归类和归纳,这在研究方法学上属于归纳法,是从部分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普遍的推理方法。即中医五行运用了一种抽象性的归类标准对事物进行的归纳研究。
归纳法是现代自然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通常都是在通过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进行探测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其中所谓的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比如结构类比就是某些待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类比物,但可通过观察,凭借结构上的相似性等寻找类比问题,然后可通过适当的代换,将原问题转化为类比问题来解决。再比如简化类比,就是将原命题类比到比原命题简单的类比命题,通过类比命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启发,寻求原命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比如将多元问题类比为少元问题,普遍问题类比为特殊问题等。类比归纳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不充分的似真推理,也是多用于抽象事物的一种推理方法,当然要确认其正确性还须经过下一步的严格逻辑论证。
3.中医五行归类思维对现代的反思。中医五行在实践中使用了类比、归纳等探测性方法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了探测性的归类,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首先在归类过程中,五行学说归类的依据和参考标准不明确,也不统一,其中五行对自然界实物的功能属性等虚性归类标准内涵不清晰,而且分类也过于简单、粗糙,使“取象比类”归类事物的结果让人们产生了存在严重的主观臆断之感;另一方面古人为追求形式的完美对五行归类模式盲目的滥用也导致了一些十分荒诞的结果。所以中医学要做的就是要对中医五行归类标准进行明确划分确定,改变古人遗留下来的盲目归类滥用模式,对已有的归类要辨明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动态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利用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动态促进抑制关系对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进行了探讨,实质上是对脏腑组织器官与自身外界其他组织器官关系的研究,由于中医术语的模糊性和表达的不分层次性,结果促使人们形成了关于中医是“伪科学”的思想。
1.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促进抑制的动态关系模式。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类分属于五行。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五行之间保持相生相克的发生与发展有序状态。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主要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种情况。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