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B.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D.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解析:选A。A项,应是“匹马戍梁州”。 2.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已而:已经 B.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高声吟唱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等闲:轻易,随随便便 D.楚天千里清秋 ..清秋:清爽高远的秋天
解析:选A。A项,“已而”这里指“不久,过一会儿”。 3.下列各词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竹杖芒鞋轻胜马 B.楚天千里清秋 C.长空万里 D.斫去桂婆娑
解析:选A。A项是状语后置句,B、C、D三项为定语后置句。 4.下列对有关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蓑烟雨任平生”,紧接上意,写平生应付风雨之态度,由一时雨落念及整个人生。无论遭遇如何,始终信念不改,达观不移。
B.《满江红·写怀》词最后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来表达“精忠报国”的思想,同时也再次强调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情调激昂,感人肺腑。
C.《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先从正面排除,然后反面慨叹,遣词藏而不露,三次说法语气各不相同,都表现了“无人会”的感慨和岁月流逝、国势飘摇而作者恢复中原的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愤。
Ruize
D.用典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段。古典诗词往往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岳飞《满江红·写怀》中“怒发冲冠”即是用典。
解析:选C。C项,“先从正面排除,然后反面慨叹”有误。应是“先从反面排除,然后正面慨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定 风 波【注】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 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
5.下列对本词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定风波”为词牌名。词牌是用来规定词的格式的,但随着不断的演变,同一词牌可能有多种格式,且与词的内容相关。
B.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的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春天尚未消逝的美好景色。
C.“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的无边无际,也为下片词人作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积蓄了相应的情感。
D.本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围绕百花洲上“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解析:选C。A项,词牌一开始用“本意”,与词的内容有关,但随着不断的演变,词牌不再与词的内容相关;B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并没有用反衬手法;D项,词中只说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儿欢乐,黄莺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予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提到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
6.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作分析。 答: 解析:相同点: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不同点:《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情感;本词是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
★★答案★★:相同之处:两篇作品都表达了被贬之后的乐观旷达之情。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
Ruize
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作者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的同时,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作者被贬之后虽然有失落,但兼济天下的积极一面占主导,并鼓励自己和朋友向古仁人看齐。本词是作者借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在这里,作者兼济天下的思想不再那么坚定,而是借“聊逸豫”“归时数”来安慰自己,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定风波·重阳 苏 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 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选B。B.“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为一幅画面。 8.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 ★★答案★★:①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②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 ①星河:天河。②谩:同“漫”,空,徒然。③蓬舟:蓬草似的轻舟。④三山:
Ruize
②
③
④
①②
③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