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 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液 红细胞RBC 血细胞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种类 形态特点 大小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异常时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较小 成熟的红细胞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头晕、RBC 状 中无细胞核 乏力) 白细胞 形态不规则 最大 有 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身体可能有WBC 和保护作用 炎症 血小板 形态不规则 最小 无 较少 止血和加速凝血 凝血障碍 PLT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动脉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静脉 较深或较浅 送回心脏的血管 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分布广,遍布管壁非常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血管 静脉之间的血管 全身各处 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 6 -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

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左心房 肺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上边房间,下边地下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间里保持安静>)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

开不相通。)

2、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瓣膜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心房 心室 动脉) 3、血液循环 :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身体各处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静脉血) (静脉血)

--------------------------------------------------------------------------- (2)肺循环: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的毛细血管 肺静脉 左心房 (静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3)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终点 右心房 左心房 血液变化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 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把二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氧化碳交给肺泡呼出体外 联系 同时进行,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4)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另一侧心房

- 7 -

(动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动脉血 静脉血) (静脉血)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解释: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血量: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排泄 (1)概念:人体将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途径:①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②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等。 ③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 (3)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

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

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 8 -

3、尿的形成

(1)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除了血细胞和大分

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

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循环),剩下的形成尿液。

(3)尿路和血路:

血路: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动脉血) 肾小球毛细血管(动脉血) 出

球小动脉(动脉血)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动脉血 静脉血) 肾静脉(静脉血)

尿路:肾小囊(原尿) 肾小管(重吸收) 收集管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4、尿的排出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5、排尿的意义:(1)排出代谢废物。(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3)调节体温。

6、经皮肤排泄:汗腺(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汗液,主要成分水,还有少量尿素和无机盐等,汗液蒸发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汗腺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

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主要是水、无机盐、尿素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

虹膜:有色素(决定人眼的颜色,黑色、褐色、蓝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

脉络膜:有血管(给眼球提供营养)、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

室”)

瞳孔:光线进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调节。亮光时瞳孔缩小,暗光时瞳孔扩大。 视网膜:上有大量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

晶状体:双凸透镜,曲度可以调节,折射光线,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折射光线。 2、视觉的形成: (1)成像:

光线 光线 经折射的光线 经折射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 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 (2)形成视觉:

外界光线 在视网膜上成像,感光细胞产生兴奋,产生神经冲动 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1)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 9 -

(2)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老花镜)

(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 4、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 耳郭 收集、传导声波 外耳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中耳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

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内耳 前庭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沿着听小骨传导

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 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大脑的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5、遇到巨大声响时,或者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者闭嘴、堵耳,两种方式都是保持鼓膜内外两侧大气压的平衡,避免损伤鼓膜。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咽鼓管联通咽部与中耳)。

6、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脑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系统 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脊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

髓 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周围神经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系统 脊神经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结构 细胞体

突起 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传出信息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接受信息

轴突 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

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 神经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 10 -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汇总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Hb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液红细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v7v4vujt6et871df8g8njyy26yjv018g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