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编)23《海底世界》说课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海底世界》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研究”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广博的海底世界。

二、说教学目标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三、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1)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

“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2)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3)资源的拓展。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四、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1)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

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2)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3)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询、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五、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

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六、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 ↓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 ↓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主要特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点。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学生的填写表格) 体味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③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⑤“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a.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b.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储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精编)23《海底世界》说课稿

《海底世界》说课稿一、说教材《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v5a9yvix1cf865breu5a66i6tmib010u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