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平面设计中的“面”形态 第四节 骨格 第五节 错视 1、 尺度错视 2、 形状错视 3、 空间错视 第六节 分解与重构
1、 形态的规则与不规则分解 2、 直线分解与曲线分解
? 重 点:第三、四、五节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点、线、面的自由构成 数量:1张 ? 课时分配:12学时 ? 考核目标:学会 第四章 形式美的规律 1、 对称与平衡 2、 对比与调和 3、 变化与统一 4、 节奏与韵律
? 重 点:本章第2、3部分 ? 难 点:本章1、2、3、4等部分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 点线面的对比与调和 b 变化与统一 数量:2张
6
? 课时分配:12学时 ? 考核目标:掌握
第三单元: 第五章 设计法则 掌握 第一节 重复
1、基本形的重复 2、骨格的重复 3、 各种要素的重复
4、 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的构成 5、 基本形的群化
6、 重复骨格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 7、 重复构成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近似
1、 基本形的近似 2、 近似骨格 第三节 渐变
1、 渐变的概念 2、 基本形的渐变构成 3、 渐变的骨格
4、 渐变构成中基本形与骨格的关系第四节 发射
1、 发射的概念 2、 发射骨格的构造
7
3、 发射骨格和基本形的关系 第五节 特异
1、 特异的概念 2、 特异基本形 3、 特异骨格 第六节 聚散
1、 聚散的概念 2、 聚散的基本形 3、 聚散的编排方式
? 重 点:本章全部内容 ? 难 点:第一、三、四、五节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重复骨格重复基本形-(数量:1张) b群化构成-(数量:1张)
c重复骨格近似基本形-(数量:1张) d发射骨格渐变基本形-(数量:1张) f重复骨格特异基本形-(数量:1张) g自由聚散-(数量:1张) ? 课时分配:36学时 ?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第六章 肌理技法探索 1、 色料的特殊用法 2、 工具的特殊用法 3、 纸张的特殊用法 4、 电脑底纹设计
? 重点难点:本章第2、3部分
8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视觉肌理 b触觉肌理 数量:2张 ? 课时分配:16学时 ?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第七章 空间的表达 1、 空间的基本概念 2、 平面性空间 3、 幻觉性空间
4、 重 点:平面性空间、幻觉性空间。
? 难 点:幻觉性空间。 ? 作业形式及数量: a矛盾空间、 b模棱两可空间 数量:2张 ? 课时分配:16学时 ? 考核目标:掌握并熟练应用
十二、作业形式与要求
本课程作业主要为手工绘制,通过绘图工具在纸张上用黑色颜料(或其它材料)绘制而成。作业的纸张性能和规格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做不同要求(同一作业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制作),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探索新的制作手法。 作业的基本要求:上色应均匀,画面效果应整洁、工整、精细,署名形式规范(内容包括作业名称、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按时交纳作业。
9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 概述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则将各种造型要素组合成美的形态,其过程和结果称为构成。更明确地说是研究视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构成)要素——形、色、体在二维或三维的空间里排列和组合形成的美的形态,是从诸多的审美实践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形式法则。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平面设计的过程是“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综合应用过程。
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
一、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的用途与学习意义 用途 :
平面构成力求从点、线、面这些单个的视觉元素开始,通过构成训练让我们熟悉设计的“字”和“词”,然后用材料和质感丰富视觉的感受,通过构图、形式美法则、视觉心理等,去研究各种元素组合的形式和效果。构成的训练,为平面设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是设计的基础。 意义 :
创造性与活力是设计人员的必备素质。要进行有目的的视觉传达和艺术创造,就必需掌握并应用视觉语言。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平面排版的问题。它要解决两大问题。
1、设计者对形态的认识与再创造。 2、学习和把握视觉语言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