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伴随着蚕每一阶段的成长,教材中都安排了丰富的观察与思考内容,还提供了日记范例。本课活动将历时一个多月,这段时间里,孩子们将亲手饲养蚕宝宝,亲眼目睹并记录它一生的成长变化,还要通过观察和对比实验来研究有关蚕宝宝的一些问题。本课在指出记养蚕日记的价值后,分段向学生明确活动要求及记载的内容,指引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活动。
学情分析
蚕的生长周期短,且蚕的幼虫形态可爱,饲养过程无危险,特别适合小学生的饲养。亲历了养蚕活动后,学生的感官已经不能满足观察要求,需要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因而如何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成为重中之重。整个探究活动经历的时间较长,怎样使学生长期保持观察兴趣、怎样保持对蚕的整个生长变化阶段的认识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学习目标 1.学会喂养蚕。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3.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4.能够自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难点: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评价任务
1.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 教学准备
桑叶,人工饲料,莴苣叶、蒲公英等植物的叶子,蚕茧、剪刀。 教学过程 一、蚕宝宝出生了
1.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
1/5
视频投影仪上出示蚕卵。学生观察。
2.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汇报交流。
3.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
4.借助教学资源,播放蚁蚕破壳而出的过程。学生观察:蚁蚕。 5.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交流。
6.谈话: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我们把这个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
二、你想研究的问题
1.谈话: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
2.讨论: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
3.引导学生说出: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用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
4.如果研究: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注意: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
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介绍:蚕宝宝的饲养方法。
(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
(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
(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
(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
2/5
(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
7.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
8.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9、小结:(略) 三、宝宝蜕皮了
1.谈话:蚕宝宝生长四天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2.请了解的学生介绍: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
3.提问:蚕宝宝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4.预测:蚕宝宝一生中要蜕几次皮?
5.借助教学资源,用电脑播放蚕宝宝蜕皮的过程。
6.谈话:同学们,关于蚕宝宝观察要点,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7.引导学生明确以后一段时间的观察要点(即蚕的外形变化、吃食情况、眠起、蜕皮的过程)。
8.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日记记得最详细、最认真。
9.学生汇报交流。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蜕皮? 四、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1.谈话: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蚕宝宝长大了多少?
2.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日记。评出能坚持每日一记的学生和记录日记有创新学生。
3.现在我们的蚕宝宝已经进入五龄生长期了。有的蚕宝宝已经逐渐停止进食了,它们的身体逐渐由青白色转为蜡黄色,变得半透明了,这时的蚕叫“熟蚕”,它们马上就要吐丝了。
4.介绍上蔟的方法:借助教学资源,用电脑播放蚕宝宝上蔟的过程。 5.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蚕宝宝上蔟的材料。
6.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它会形成什么?
3/5
7.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蚕宝宝吐丝过程。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吐丝时的情形。
五、蚕宝宝开始结茧了
1.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
2.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学会用天平称一称一只茧子有多重?用尺子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结的茧更大、更白?
3.请同学们拿着蚕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办法能观察到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
4.学生剪开一个茧子观察里面的蛹,再用手碰一碰,你发现了什么? 5.预测:剪开茧子的蛹能活吗?剪开茧子的蛹是否还能变成蚕蛾? 6.学生预测结果,并做对比实验观察。
7.学生把观察蚕蛹的情形记录或画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六、蚕蛹羽化成蚕蛾
1.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写的观察日记,说一说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2.借助教学资源,用电脑播放蚕蛾资料。 3.学生交流汇报。
4.学生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蚕蛾肚子、触角、几对翅、几只脚、雌雄等方面)
5.将蚕蛹羽化成蛾子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七、蚕蛾交配产卵
1.谈话:谁说一说蚕宝宝又有什么新的变化?雌雄蚕蛾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蚕蛾产卵?雌蚕蛾是怎样产卵的?
2.学生交流汇报。
3.学生活动:数一数,一只雌蚕蛾能产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蚕蛾和没有交配的蚕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
4.谈话:将蚕蛾交配产卵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5.现在我们的蚕蛾已经产下了卵,它们的一生即将结束,一批新的蚕宝宝即
4/5
将诞生。生命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教学反思
为了使养蚕活动能够成功,这里特别建议教师作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可在上一课即将结束时,把蚕卵或蚁蚕发给学生。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责任感,建议教师为领养蚕宝宝举办一个正式而隆重的仪式——要让学生事先填写好领养证,内容大致是:“我愿意领养蚕宝宝,一定负责把蚕宝宝养大;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定要细心呵护,精心喂养,做好观察记录??”然后,凭证领蚕,使学生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同时还要给家长捎去几句话,希望家长支持、帮助、指导学生养蚕并监督他们做好养蚕记录。
2.关于养蚕方法,建议教师整理一份简明资料,与蚕宝宝一同发给学生;并告诉他们,如在养蚕活动中遇到具体困难,要及时间家长、问老师、间同学、查资料。
3.在养蚕活动历时的一个多月里,应每周让学生把蚕带到课堂上来,交流蚕的新变化,并且比一比谁的蚕宝宝最长、最重、最健壮;谁的蚕茧最大、最重。蚕的一生有四个阶段的变化,生活习性是动态的,研究它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长时间连续观察的耐心,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长期记录的科学态度。
4.每周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评议,谁的观察记录最多、最详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坚持长期的观察记录并非易事,要搞好这项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督促与鼓励。
5.科学课教师也要善于借班主任之力。将养蚕活动与作文课结合起来——平时请班主任指导孩子们写养蚕日记:蚕吐丝结茧时,还可集中在作文课上观察,然后写篇作文。班主任的重视与支持会使养蚕活动开展得更顺利。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率先垂范,带头做好记录,身教胜于言教。在这里,要特别建议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下蚕的生长和学生们的养蚕过程,这将是下一年指导养蚕活动时最宝贵的资料。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