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MgSO4与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硫酸钾,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B。 【点睛】
解答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的题目时,若选项中有带色的离子,首先鉴别,然后再鉴别其它的物质;若都没有颜色,可将溶液两两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现象进行鉴别。
16.2007年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水把浓盐酸稀释,挥发性会降低,故A正确; B、加水可以降低盐酸的酸性,降低破坏性,故B正确; C、石灰是碱性物质可以中和酸,降低破坏性,故C 正确; D、如果用水把酸冲进下水道,酸会腐蚀管道,故D错误。故选D。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D.喷水是为了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
17.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NO3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NO3-与OH﹣、Cl﹣、Ba2+均不结合析出气体、沉淀或水,所以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 Ag+与Cl-能结合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 SO42﹣能与Ba2+结合形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 H+能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B.Ag+ C.SO42﹣ D.H+
18.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 B.Na+、H+、CO32-、NO3-
C.Ba2+、NH4+、OH-、SO42- D.Ba2+、K+、NO3-、OH-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呈蓝色,故错误;
B、H+、CO32-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C、Ba2+与SO42-能结合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则离子能共存,并注意离子的颜色。
19.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 ②稀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加入硝酸钡溶液 加入锌粒 甲 不变色 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乙 变红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丙 不变色 白色沉淀 产生无色气体 丁 不变色 无明显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 A.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④③②①,故选A。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20.“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中包含“化学反应绿色化”,即要求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下列反应一定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 A.置换反应 【答案】C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转入到产品中,做到零排放,从生成物来看,生成物必须是一种.A、置换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其中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B、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不符合要求,所以错误.C、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所以正确.D、复分解反应的产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一种,所以错误. 考点:绿色化学.
21.稀盐酸和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B.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B点和C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 D.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B点和C点时,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小于7,分别显中性、酸性,溶液均呈现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如表是一些物质的pH,对于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 ) 选项 物质 pH A 番茄 4.0~4.4 B 葡萄 3.5~4.5 C 牛奶 6.3~6.6 D 玉米粥 6.8~8.0
A.A 【答案】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较宜食用的物质是玉米粥。选D
B.B
C.C
D.D
23.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不正确;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点睛】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
24.类推是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离子是带电的离子或原子团,但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电但不是离子;B、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C、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D、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2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详解】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A不正确;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只要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故B正确。
C、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C不正确;
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水汽化吸热,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灭火方法: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