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
村落名称: (本村属于:自然村、行政村) 所属镇(乡):
所属县(区、市、旗): 所属市(地区、州、盟):
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负责单位(盖章):
调查负责人签字: 调查负责人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一)村落基本信息
村落形成年代 □ 元代以前 村落形成原因 第 1 页 共 9页
□ 明代 □ 清代 □ 民国时期 □ 建国以后 村域面积 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村集体年收入 平方公里 人 人 万元 村庄占地面积 亩 地形地 貌特征 村民人均年收入 元 主要民族 族 列出产值较高的2-3个主要产业 村落是否列入 各级保护或示 范名录 列入历史文化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国家级 □省级 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是 □否 其他,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规划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护规划 规划批准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无规划 保护规划及 保护利用状况 保护利用状况 (可多选) □闲置废弃 □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 □发展旅游和服务业 □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 □其他,具体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村落传统建筑
注:传统建筑是指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类建筑。 如村落无传统建筑可不填写此栏。
第 2 页 共 9页
建筑名称 (见注释) 建筑年代 建筑规模 (平方米)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认定为历史建及数量 筑的数量 市级政府认 省级: 处 定: 市级: 处 处 基县级: 处 县级政府认本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定: 信查新发现不可移动 处 息 文物数量: 注:建筑名称填写民居、祠堂、庙宇、书院、牌坊 处 等,以及乡土建筑名称,如徽派民居、XX故居,吊文保单位是否为古脚楼、土楼、窑洞等。如传统建筑较多,可按表格建筑群: □是 □否 内容另加附页。 国家级: 处 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 (%) 内容要求:简述村落整体风貌特征,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和保存的情况,主要传统建筑建造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空白不足可另加附页) 村 落 简 介 图纸及照片 要求:提供村落平面布置图,并标明传统建筑位置,提供反映村落整体风貌保持情况的照片,提供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照片,提供各类重要代表性建筑主体和细部(如建筑材料和工艺)照片,作为本栏附页。每张照片需注明拍摄对象和时间。
第 3 页 共 9页
(三)村落选址和格局
注:如村落无保持传统特色的选址和格局可不填此栏。 对村落选址、格局有重要影响的历史环境要素及数量 名称: 数量: 处(个、座) 名称: 数量: 处(个、座) 名称: 数量: 处(个、座) 名称: 数量: 处(个、座) 名称: 数量: 处(个、座) 要求:概述村落选址特色和形成背景,村落格局特征(如空间、路网、水系、寨墙等),重要历史环境要素分布,以及村落整体风貌保存情况。 选 址 和 格 局 简 介 注:历史环境要素名称填写古河道、古树、古井、传统公共空间等。 照片及图纸 要求:提供反映村落与周边环境协调性、体现村落选址特色和文化的照片或图纸,提供反映街巷格局和公共空间布局照片或图纸,提供各类重要历史环境要素照片,作为本栏附页。每张照片要注明拍摄对象和时间。 第 4 页 共 9页
(四)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如村落无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不填写此栏。
如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复制本表,作为续表,逐项登记。 名称 级别 类型 □国家级 □省级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民俗 □传统体育 □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基本是否确定传承人 □是 □否 信项目存续情况 □传承良好 □传承一般,无专门管理 □濒危状态 息 与村落依存程度 □必须依托村落存在 □不需依托村落存在 活动规模 传承时间 □10人以下 □10至30人 □30人以上 □全村参与 □连续100年以上 □连续50年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要求: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至今是否仍以活态方式传承,与村落的密切关系,传承活动内容与形式。 第 5 页 共 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