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背景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劳动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而高中阶段是培养个体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高中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直觉猜想、反思建构等能力发挥独特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定位。高中教育应当面向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变化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变化,最重要的转变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改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强调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强调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新课改还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数学学科作为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其工具性、应用性价值对培养优秀人才具有独特功能,因此,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数学难学、怕学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逐渐陷入学习困境。教师普遍感到课改后的新教材难教,教学分寸把握不好,教学效果不理想。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高一年级,而高一年级学习的关键在于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具有迫切性。 2.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分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找出产生学习困难的真正原因,找准切入点,探索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此课题的研究是有效推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落实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促进高中数学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帮助学生适应新教材,接受新变化,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平稳过渡,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4.研究的理论依据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策略 5.核心概念的界定
衔接:指后阶段的学习与前一阶段的学习互相连接、过渡,衔接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学习意义上的连贯、流畅。
有效: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指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针对初高中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诸多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很少研究,无从借鉴。
国内针对旧教材在这方面的研究从九十年代开始,例如北京二十二中孙维刚先生的研究成果,但属于特例,没有进行推广。四川省凉山州西昌铁路中学2002年结题.经验在本地区推广,效果较好。启东中学2002年结题,编制了适合衔接的练习和学习指导用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北京市还组织编写了《高中生学习指导》一书,从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北
京八中龚正行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在高一开设学习方法指导选修课。北京十三中2000年面向新高一编制了校本课程《走向成功》一书,将学习方法指导课纳入高一数学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1年又编制了《假期作业》,进一步推动了初高中衔接的研究。2004年全国部分省市高中开始实施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更加引起教育人士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华中师大一附中开展《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编写了校本教材《初高中衔接*数学》,黄冈中学编写了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还有一些教科研机构如武汉市教科院也组织编写了衔接教材。至目前为止,国内已开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脱节处的衔接;二是研究学生心理、思维层面、学习方法的衔接;三是研究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我们认为:前期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经验、感性认识的层面,提出的对策仅仅是理论上的对策,实践研究很少,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及实施结果的研讨涉及很少,其有效性还有待于实证研究。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高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分析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找准教学衔接的切入点。
2.根据初、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探索出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3.编制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校本教材 四.研究内容
1.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 (1)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要考虑初中、高中两块,考虑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适应性、教材知识内容的适应性、学习方法的适应性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2)统计数据,作出分析。 (3)学生访谈、教师访谈。 (4)课堂观察
(5)根据问卷调查,学生、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的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2.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对比初中数学课程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阐述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分析初高中课程基本理念之间的关系(如连续性、阶段性、发展性)。
对于高中学习中必须具备且初中已学习过的知识或训练过的技能,比较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分析这些内容课程目标的差异。
3.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主要研究初中教材中已经删减或者弱化、降低要求,但高中教材相关内容学习中又是以此为基础的、必须具备的知识“脱节”处和能力“断层”处。通过对初、高中教材相关知识点学习要求差异的比较,编制数学衔接教材,并设计出相关教学课件、教案和学案。
4.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根据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基础,采用“低起点、小步走、缓坡度、常回头、分层次、勤反馈”的教学方法。重视构建知识网络,结合“问题 教学”、“模块教学”、“专题教学”,探索衔接教学的课堂模式。
5.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研究 比较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之处,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教材或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反思。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听讲,学会记笔记,善于思考,勇于质疑。
6.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衔接研究
根据思维发展的年龄和阶段性特征,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和经验型抽象思维为主,高中学生以理论型抽象思维为主,向辨证型思维发展。针对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思维层次发生跃迁,学生普遍不适应的情况,教师要采用渐近式、螺旋上升式的方法做好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过渡,通过恰当的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符号语言、抽象函数等,培养学生分散思维能力,消除思维定式的不良影响。 五.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蔡甸区第五高级中学高一全体学生及数学教师,初、高中数学教材。 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专著、期刊及网上资源,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信息,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提炼经验理论和方法。
(2)调查法: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寻找对策。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计划实施行动,随着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考察影响行动的因素、行动过程、行动结果,不断听取专家和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进行反思,对已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再实施行动,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 六. 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1月) (1)选定课题,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2)撰写课题申请书,申报课题,等待立项批准。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①学习《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策略研究》 ②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③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④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⑤学习武汉市教育科研规划办课题管理规定、开题程序 ⑥请区教科所专家来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2月——2014年9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召开开题论证会 (3)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4)重点围绕研究内容展开实践研究 ①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
②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③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④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⑤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研究 ⑥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衔接研究 (5)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讨、交流 (6)收集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成果 (7)开展中期检查
3.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1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结题工作专题培训 (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提炼研究成果
(3)撰写研究报告,编制校本教材 (4)申请并组织课题结题 (5)组织成果推广 七.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2012.12—2013. 5 2013. 9—2013.12 2012.12—2013. 5 2012.12—2013. 6 2012.12—2014. 9 2012.12—2014. 9 2012.12—2014. 9 2012.12—2014.10 2012.12—2014. 7 2012.12—2014.10 完成时间 2014.10 2014. 7 2014.10 阶段成果名称 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 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衔接研究 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衔接研究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 接的途径和方法 最终成果名称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途径和方法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专著 论文集 八.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序号 1 2 3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专著 论文集 九.研究保障
课题负责人系省级骨干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曾参与武汉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已结题),主持过蔡甸区教育学会两项课题研究(均以结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曾在初中任教数学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2001年调入高中任教,至今十余年了,一直在关注、思考、尝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课题组成员中具有类似初中任教经历的还有3人。另外,由于我校前身为六年一贯制完全中学(2009年后初中剥离,并入他校),所以学校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上有过一些探索和积淀,因此从课题研究背景上看,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
课题组成员中还有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3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4人,主持或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5人,近年来,成员撰写的论文获省、市级奖励十余篇,公开发表3篇,还有8人在市、区级优质课、教学设计比赛中获奖,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学校领导王校长和教科室山主任、政教处姚主任、团总支徐书记、教研组长肜老师也都是课题组成员,他们的加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校领导一贯重视“科研兴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制定了一系列教科研管
理和经费资助及奖励制度。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供查阅,电子备课室还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白板等硬件配套设施也逐年增多,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费、物资保障。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性别 男 出生 年月 1964.11 姓名 职务 职称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中学高级 承担主要任务 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负责课题研究方案和结题报告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后勤保障,承担结题报告的撰写。 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和协调,负责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 负责衔接教材的编写 负责初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衔接研究 负责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 负责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衔接的研究 承担衔接教材的编写任务 负责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对比分析 承担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任务,负责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归档。 负责初高中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衔接研究 承担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性研究任务 承担衔接教材的编写任务 李红元 王克俭 男 1962.12 校长 教科室主任 山中桥 男 1969.12 肜平 徐威 姚少全 冷勇 胡伟 周晶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1968.12 1979.7 1970.7 1976.4 1978.4 1984.1 教研组中学高组长 级 团总支书记 中学一级 政教处中学高副主任 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一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一级 姚玲 女 1979.11 高凤玲 喻莉 唐国胜
女 女 1979.5 1973.6 男 1979.11
十一.研究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经费预算细目 金额(元) 1 2 3 4 5 资料费 调研费 小型会议费 差旅费 印刷费 购买课题研究的相关专著、期刊以及网上资源 外出学习、考察、调研费用 请专家指导、论证及召开课题相关会议费用 外出学习、调研的交通、住宿、生活费用 相关文献资料、衔接教材、课题有关报告、方2000 3000 3000 3000 4000 案、总结的打印、复印 6 7 8 9 年度预算
4000元 10000元 12000元 专家咨询费 评审费 招待费 4000 4000 3000 26000 元 2014年 年 年 以上8个科目预算经费合计 2012年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