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D ) A.时快时慢 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 D.先快后慢 5.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 C )、提取。考过两次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个组块。考过两次 A.7±2 B.5±2 C.8±2 D.9±2
7.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考过两次
A.长时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记忆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 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 D.情绪记忆 9.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C )
A.群集 B.摘录 C.过度学习 D.列提纲 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 B.声音代码 C.语义代码 D.图式 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 B.概念体系 C.图式 D.视象和声象
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 B )中的。 A.情景记忆 C.语义记忆
B.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 D ) A.群集法 C.计算法
B.地点法 D.节省法
1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B ) A.地点法
B.韵律法
C.记笔记法 D.特征法
15.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 A )
A.复述
B.视觉编码 D.感觉寄存
C.声音编码
16.走迷宫是一种( A ) A.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D.知识学习
1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 B ) A.情绪依存性记忆 C.状态依存性记忆
18.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 D ) A.社会规范的学习 C.技能学习
B.机械学习 D.知识学习 B.情境依存性记忆 D.地点依存性记忆
19.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 C ) A.陈述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二、名词解释
记忆 学习 .编码 接受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遗忘的原因。考过两次 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3.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4.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四、论述题
1.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考过两次
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考过两次 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考过两次
本章分析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17分。各种题型都会出现。是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任何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 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 1)、名词解释:遗忘 感觉记忆 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 语义网络 前摄干扰,倒摄干扰 2)、问答题:简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哪些条件;美国mayer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的分类等
B.情景记忆 D.感觉记忆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
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3.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B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合理性 D.整体性
4.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B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5.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B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6.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 A )
A.直观性 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C.间接性 D.概括性
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 D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8.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B )。考过两次 A.例证 B.外延 C.名称 D.属性 9.梦属于( B )。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 D ) A.抽象逻辑思维
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名词解释
.思维 .演绎推理 .创造性思维 .算法式
三、简答题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四、论述题
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过3次) 本章分析
1、历年平均分值为9分。本章为最重要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 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名词解释:想象 概念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日常概念 科学概念 推理 心理定势 等
2、问题:简述思维的过程; 什么是问题解决?它有什么特点; 举例说明各种问题解决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举例说明各种推理(三种推理);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智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B ) 考过两次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B )。 A.智商(IQ)?心理年龄(MA)+100
实足年龄(CA)心理年龄(MA)?100%
实足年龄(CA)
B. 智商(IQ)?D. 智商(IQ)?心理年龄(MA)?100
实足年龄(CA)实足年龄(CA)-100
心理年龄(MA)C. 智商(IQ)?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D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6.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 )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7.一般说来,( A )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人际交往能力 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 D.运算能力 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A )。 A.常模 B.效度 C.难度 D.信度
9.( A )又称稳定性系数。考过两次 A.再测信度
B.评分者信度
D.分半信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
10.( C )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A.心理年龄 C.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D.智力年龄
11.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关系”属于( A )。 A.产物维度 C.操作维度
B.内容维度 D.应用维度
12.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 A ) A.晶体智力 C.流体智力
B.经验智力 D.内省智力
1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 B ) A.成就测验 C.个别测验
B.团体测验 D.性向测验
14.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C ) A.正态分布 C.离差智商
B.比率智商 D.智力年龄
1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其中的元成分为( B )
A.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的过程 B.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 C.提取信息并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
D.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流体智力 信度 智力 常模 个别智力测验 效度 三、简答题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
3.什么是智商?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 4.简述三元智力理论的观点。(考过两次) 四、论述题
1.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
1.结合实例说明多元智力理论。 本章分析:
1、本章历年平均分值为12分,为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