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A )年。考过两次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D )手段。

A.统计分析 B.测验 C.调查研究 D.口语报告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B )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A.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行为活动的规律 B.格式塔学派 D.精神分析学派

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 D )。

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 D ) A.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实验法

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C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

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 B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考过两次) 实验法(考过两次) 三、简答题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四、论述题(无) 本章小结: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分

2、主要考察: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第二章 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三种注意考过2次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B )意识状态。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 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于( D )。

A.假性失眠 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 D.药物性失眠 四种失眠考过3次 4.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 D )

A.兴奋剂 B.镇静剂 C.迷幻剂 D.葡萄糖

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 A )。 A.β波

B.δ波

C.θ波 D.α波 四种波形考过2次 二、名词解释

意识(考过3次) 注意(考过2次) 日节律 三、简答题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

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 名词解释:生物节律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简单题: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 C )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 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B )关系。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最小可觉差(提示: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 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D.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 D ) A.感受性

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D.感觉后效

C.暗适应

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A.转换 C.神经传导 A.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考过两次

B.收集信息 D.中枢加工

B.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 C )。

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B )。 A.整体性 C.理解性

B.选择性 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

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 )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 A.感觉 C.视觉

B.知觉 D.色觉

19.味觉属于( C )。四种感觉考过2次 A.内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B.远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

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 C )。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21.双眼视差是( B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 B ) A.比较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

B.整合信息过程 D.概括信息过程

2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 C ) A.声音的混合 C.声音的掩蔽

B.声音的起伏 D.拍音

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 A ),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

B.强度越接近

C.频率相差越大

D.音色相差越大

25.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B ) A.色调 C.中和度

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 C )。 A.音强 C.音色

B.音高 D.音波

B.亮度 D.饱和度

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 A )越大。 A.色调 C.饱和度 A.色调

B.亮度

D.强度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 A )。

B.亮度

C.饱和度 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A.500—600 B.0—1000 C.380—1280 D.400—750 二、名词解释

.社会知觉(2) 知觉 超感知觉 感觉适应 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本章内容最为繁杂)

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 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

3、.名词解释:社会知觉 知觉 感觉适应 (差别与绝对)感受性 (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

第四章 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考过两次 A. 1~2 B. 20~30 C. 60~70 D. 70~80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2.心理学属于(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8yg7lpo66d7jn4l8uv58u602x7bw012k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