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全开放生料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04年9月22日 来源: 作者:
本栽培技术的核心是:以选用耐碱性、高抗杂优质菌种—“宏兴8号”平菇品种为核心,以粉碎的玉米芯为主料,通过石灰调酸、多菌灵消毒、透气式封口等三项有效措施,创造偏碱性、低杂菌、易透气的环境,达到抑杂菌、利平菇的栽培效果,实现了平菇全开放接菌、生料生产的简易化栽培方式. 35—45天全部完成发菌阶段,40—50天开始出菇,菌袋成品率可达98%以上,每公斤干玉米芯可生产出1公斤以上鲜平菇。
一、选用高抗优质菌种:选用耐碱高抗杂、优质菌种—“宏兴8号”平菇品种是做好平菇全开放生料栽培的保证。“宏兴8号”平菇品种是由辉南县石道河镇农科站站长贺忠宝同志从采集众多野生平菇品种中择优筛选、与引进品种-“黑平999”进行杂交育成,并经过多年抗杂耐碱训化的栽培过程选育而成,具有高抗杂菌、生长势强、转化率高、形正色黑、广温型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该品种已成为本区域在平菇全开放接菌、完全生料栽培的简易化生产方式中应用的主要品种,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菌料的配比:(以玉米芯料为主料)
⒈干料的构成:每100公斤干料中有:新粉碎好的干玉米芯76公斤(要求玉米芯无霉变、无虫卵,粉后颗粒大小不超过1公分);新稻糠20公斤;新玉米面1公斤;新豆饼粉1公斤;优质石灰2公斤。
⒉配制药肥混合液:每100公斤水中加入多菌灵100克、敌百虫100克和尿素1公斤配制成含量分别为1.5‰、1‰和0.3%的药肥混合液。
⒊把以上干料和药肥混合液按规定比例充分搅拌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再酌情添加适量的水、石灰以进一步调节好菌料的含水量、PH值。在3—4小时后测出菌料含水量要达到55—60%(紧握菌料不见水,松手料散留湿印)、PH值要达到8—10。菌料中水的添加要本着适可而止,宁少勿多的原则进行。水分略少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只是影响菌丝的定植速度,后期随着菌丝吃料分解释放出水分即可解决含水量不足的问题。但含水量超过75%时,菌丝则很难生长;石灰能使菌料呈碱性,达到抑杂菌的效果,但用量过多,菌料中的PH值>10时,平菇菌丝生长明显变慢,发菌时期延长。石灰不足时,PH值<8时,达不到抑制霉菌的效果,极易引起杂菌感染而导致栽培失败。因此添加应遵循宁多勿少的原则(与水分相反)。
菌料被充分搅拌混合好后即可装袋接菌。(如果将搅拌混合好的菌料堆成堆覆盖塑料薄膜,经过1—2天后,待料堆内温度达到20—30℃时,装袋接菌效果更好—菌料软化,装袋便利;温度适宜,有利于菌丝早生快发。)
三、装袋接菌:
⒈菌袋的制作:购买22—26cm宽的食用菌专用型的筒状塑料卷带,裁成50—55 cm长,一端先用钉书器封口、实现透气式封口,另一端敞开,留待装料接菌。
⒉制作通气用的稻草段:将梳理好、去掉穗部的稻草浸泡在5%的石灰水中,3—5小时后取出沥干,剪成2—3cm长,制成通气用稻草段,供装袋接菌后、留在扎口处起通气作用。
⒊装料接菌:在撒扬过石灰、经过多菌灵消毒、气流较小的环境中进行开放式接菌。每个菌袋中要接放四层菌种,中间两层菌种要适量少放,两端菌种要稍多放些。装袋时袋中的菌料要压紧压实。每袋菌种可以接种4—5个菌袋。菌种开袋后不要掰得太碎,要尽量掰成1公分大小,以减少菌种损伤,以利接种后快速萌发定植。菌袋装满菌料后,要进行透气式封口。方法是:插入已准备好的稻草段3—5根,然后扎口,使稻草段的一端在扎口处外露(稻草段起到菌袋内外通气的作用)。
完成装袋接菌工序后,就要做好菌袋的发菌管理。
四、发菌管理:
整个发菌期要求做好避光、控温、防鼠、透气,四个方面的管理。发菌期的菌丝生长需要有黑暗不见光的环境,菌袋内温度前20天控制在20—25℃最好,最高不超过28℃,待菌丝吃料达5-10厘米深时降至20-22℃左右,有利于培育粗壮菌丝,为后期优质高产创造条件。要注意先期鼠害和后期高温烧菌。经过15—20天后,要结合菌袋的倒垛,对每个菌袋两端要用带有3—5个钉尖的木板进行拍眼,创造透气环境促进菌丝生长发育。对于个别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及时挑出,放到10—15℃的条件下,通过适当延长发菌时间的低温管理,可以有效抑制杂菌生长。一般情况下,平菇菌丝都能吃掉杂菌并长满菌袋。菌袋一般经过30—40天左右的发菌期管理,即可有70%左右的菌袋菌丝长满并有吐水现象,此时即应适时转入出菇管理阶段。
五、出菇管理:
⒈出菇前要创造通风、透光、适温环境并摆放好菌垛。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适当的光照环境及8-10℃的昼夜温差能有效地促进菌蕾的形成,并使平菇子实体形正、色深。菌垛要呈南北向,高7—10层,依情况摆成单垛或双垛,长度因棚的宽度而定,菌垛间要留有75-100cm宽的作业过道。摆放菌垛时,要把少部分尚没发满菌丝的菌袋摆放到菌垛的下中部,以利其继续发菌。
⒉打开菌袋的一端或两端扎口(双垛打开靠作业道的一端),并把菌袋口多余的塑料膜剪掉,以减少畸形菇的发生。
⒊增湿、保温、换气。通过向墙壁、地面及悬挂的草帘喷水实现棚内增湿。当出现菌蕾时要尽量避免向菌袋直接喷水。广温型的“宏兴8号”在7—30℃的温度范围内,平菇子实体均可生长。但在10—18℃温度范围内,加上适当的光线和充分的换气环境下,生长状态最好,
平菇子实体肉厚、形正、色深光亮,商品性最佳。
⒋适时采收。本着“宁摘小勿留老,宁带料勿留茬”的原则采收平菇。采收过晚,平菇子实体容易老熟而弹射孢子,使其商品性下降;孢子对有些人的呼吸系统有刺激过敏作用,大量孢子的出现不利于菇农的健康;形成孢子的过程,能耗费菌丝体中大量的养分,不利于下潮菇的生长;采收平菇时不能留有残余子实体,以避免残留菇茬因吸水腐烂造成细菌感染。
⒌如发现有菇蝇等虫害,可用1‰敌百虫溶液在采菇后喷施1—3次,或悬挂敌敌畏棉球熏蒸,均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⒍在平菇生产后期,可配制营养液注入菌袋中,以补充养分、水分,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
信息来源: 辉南县石道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贺忠宝
供稿单位: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