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十三·五”规划
(初稿)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目标等文件精神,为加速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进程,全面提高生命科学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经研究特制定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建设十三·五期间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院专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管理,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所列的主要发展指标均已基本完成,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有了飞跃性发展。
(一)学院十二·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情况
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1986年,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2015年12月),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2人,承担着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1、职称结构:教授9人,占20.00%;副教授16人,35.56%;
讲师17人,占37.78%;助教3人,占6.66%;高级实验师2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2人。
2、学历结构:博士17人,占37.78%;博士在读11人;硕士21人,占46.67%;学士7人,占15.55%。
3、年龄结构:50岁以上教师10人,占11.36%;40—49岁14人,占45.45%;30—39岁20人,占43.19%;30岁以下1人。
4、师资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发展的大事,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基本素质好。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热爱高教事业,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2)教师队伍较为年轻。50岁以下教师占77.78%左右,他们中大多数工作认真,学习刻苦,上进心强,富有活力,发展潜力较大。
(3)教师的教学态度认真。能较好地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效果好,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应用型水平质量较高。
(4)双能型教师比例高。到十二五末,学院取得“双能型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达31人。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科研和科技开发水平较高。学院教师的科研、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水平较高,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高,近年来获得的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较多。
(6)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部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7)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教授和副教授占55.56%,师资队伍结构与水平较为整齐,层次与结构较为合理。
(二)学院“十二·五”期间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 学院现设有生物学、生物工程和园艺学等3个一级学科;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蔬菜学、果树学、花卉学、食用菌学等12个二级学科; 2013年园艺学获批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现有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2009年9月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专业2009年获批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2011年获批为校级特色专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014年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设有基础生物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验中心、生物工程实验室和园艺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仪器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学院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需要;其中,基础生物实验中心、生物技术实
验中心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先后获批为校级示范实验中心。建有微生物发酵、花卉盆景园、蔬菜种植园和食用菌实习实训中心、智能温室等5个校内实践实训基地。
学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各学科组成员不断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以贯彻“全面规划,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的指导思想,采取“重点投入”,形成局部优势,立足新的起点,实现新的平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切实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与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使学科专业建设的层次进一步提高。
学院实验室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现有仪器设备总值为1000万多元,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达179件。基本能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已具备,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室面积已达到国内同类学科水平。
科学研究是学科专业的核心,学院目前的科学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提升,各学科组十二五期间在研的科研项目在研究水平上、在研究层次上和在研究条件上,都较十一五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其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教育厅重点项目15项,市厅级项目16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十二五期间,共发表三类以上学术论文231篇,其中:一类论文31
篇(SCI 20篇,EI 4篇,Medline 7篇),二类论文76篇,三类论文84篇;出版著作6部;鉴定省级成果2项;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制定企业标准2个;审定省级品种2个。
二、学院“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十八届四中、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及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全国一流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这个奋斗目标以及安徽科技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为基本思路,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办学层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社会竞争能力为重点,坚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基本要求,构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整体师资队伍结构体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质量、效益和办学层次为目的。使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层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