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细胞周期分四个时期 ①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前的这段间隙时间叫G1期。②DNA复制的时期叫S期。在S期,DNA的含量增加一倍。③从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这段时间叫G2期,细胞分裂期的开始,标志着G2期的结束。④从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也就是染色体的凝缩、分离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为止,叫M期。M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在细胞生长繁殖过程中,有的细胞在前一周期结束后,不再进入下一周期,而是退出了细胞周期,细胞这时所处的时期叫G0期。G0期的细胞不合成DNA,也不发生分裂,而处于静止状态。
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即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分裂时无染色体出现,不形成纺锤体,也无核膜、核仁的消失。无丝分裂过程简单,遗传物质也不能平均分配,但能保持亲代个体的遗传性。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也称间接分裂。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由许多级锤丝构成的纺锤体,经复制后的染色质集缩成棒状的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研究方便,按照各时期的特点,人们将有丝分裂分为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减数分裂是以有性方式繁殖的动、植物,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发生的分裂。减数分裂有三种类型: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居间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形成体细胞分裂的形成生殖细胞分裂的方式 方式 分裂过程是一次细分裂过程是两次连续的细胞胞分裂 配对联会 (2n→2n) 体细胞 【知识概要】
一、细胞的分化与衰老 细胞通过分裂在形态、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等方面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基础是核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它需要有细胞质的协调作用。细胞质的不均匀分布,决定着后代细胞的分化方向,也
生物奥赛讲义
第 16 页 共 79 页
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分裂 和交换,形成四分体 (2n→n) 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交叉染色体数目不减半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分裂结果形成两个分裂结果形成四个生殖细胞 第四节 细胞的分化及其他 决定着成体细胞的分化方向。 衰老的细胞一般特征是:①原生质减少;②水分减少;③核外染色物质减少;④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比率缩小;⑤细胞核固缩;⑥色素生成;⑦酶的活性变化;⑧核酸与蛋白质的变化。
二、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①有些动物细胞的胚胎早期分裂球(2—4细胞期),经人工分离后,能各自单独发育为完整的,但体积相应减小的胚胎;②植物的体细胞在离体培养下能再生成完整的植株。
三、细胞的癌变
由生物体正常细胞转变成的不受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叫做癌细胞。
癌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抗原会发生变化。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因素有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多方面因素。突变理论认为:癌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来。因为:①癌是由一个单细胞增殖的克隆引起的;②致癌剂多为突变剂;③生物年龄越大,自发癌的频率越高;④癌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群体中细胞的进化一样。
四、细胞工程
应用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技术,以及发展这种技术的研究领域,叫做细胞工程。细胞工程学可分为五个部分:基因工程学,染色体工程学,染色体组工程学,细胞质工程学,细胞并合工程学。
第四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酶
【知识概要】
一、酶的概念
1.酶是生物催化剂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包含着许多复杂而有规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其中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2.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酶具有一般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从酶的化学组成来看,有简单蛋白和复合蛋白两类。属于简单蛋白的酶,只含有蛋白质;属于复合蛋白的酶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的小分子物质,前者称酶蛋白,后者称辅助因子,可分为辅酶和辅基两类。近些年来发现,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酶与一般催化剂一样,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反应速度加快,反应完成时,酶本身的化学性质并不发生变化。
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不同的特点是:1.高效性;2.专一性;3.需要适宜的条件。
三、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现在认为,酶进行催化作用时,首先要和底物结合,形成一中间络合物,它很容易转变为产物和酶;该过程可表示为:S(底物)+E(酶)
??E(酶)+P(反应产物)→SE(中间络合物)???。酶分子中直接与
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称为“活性(力)中心’。一般认为,酶的活性中心有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四、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底物浓度、温度、pH、酶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等。
迅速分解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生物奥赛讲义 第 17 页 共 79 页
【知识概要】
一、根
根据发生的部位,根分成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和叫做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种。
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叫做根尖,它是根生长、分化、吸收最活跃的部位。从根尖的顶端起,依次分成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部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分成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皮层的最内层细胞叫做内皮层,这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壁上形成栓质化的带状加厚结构,叫做凯氏带,它具有加强控制根的物质转移的作用。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组成。双子叶植物的根可以进行次生生长,由形成层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
根的生理功能是吸收、支持、合成和贮藏,有些植物的根还有营养繁殖的作用。
二、茎
茎的形态特征是有节和节间,有芽,落叶后节上有叶痕。茎因生长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立茎、攀援茎、缠绕茎和匍匐茎四类。
茎的主干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成,侧枝由主干上的芽发育而成。因此,芽是一个枝条的雏型,将植物的叶芽纵切,从上到下依次为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腋芽原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维管束是初生韧皮部、形成层和初生木质部组成的束状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常排列成筒状。茎的次生结构是由形成层的活动而加粗的部分。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受四季气候影响而在多年生木质部横切面上出现年轮。
一般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由表皮、维管束和薄壁组织组成。表皮下有机械组织,起支持作用,其细胞常含叶绿体。维管束是分散的,有的植物茎中空成髓腔。
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水分、无机盐类和有机营养物质,同时又能支持技、叶、花和果实展向空中。此外还有贮藏和营养繁殖的作用。
三、叶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叶脉有网状脉和平行脉之分。叶柄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叶片的结构通常分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表在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之间有许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控制着气孔的开闭。气孔是叶蒸腾水分和气体进出的通道。叶肉由含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分为栅栏和海绵组织,大中型叶脉由维管束和机械组织构成,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叶脉越细,结构越简单。
四、根、茎、叶的变态
根的变态包括贮藏根(有肉质直根、块根)、气生根(有支柱根、呼吸根、攀援根等)、寄生根(吸器);茎的变态包括地下茎的变态(有块茎、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地上茎的变态(有茎卷须、枝刺、叶状枝、肉质茎等);叶的变态,有苞叶、叶卷须、鳞叶、叶刺、捕虫叶等。
第三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知识概要】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是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
生物奥赛讲义
第 18 页 共 79 页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 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等。总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几乎一切生物的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源泉。
二、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膜和间质中存在许多种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三类:①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绝大多数叶绿素a分子和全部叶绿素b分子具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少数不同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作用。②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它们除有收集光能的作用之外,还有防止光照伤害叶绿素的功能。③藻胆素,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概括为: CO2+H2O(CH2O)+O2 1.光反应阶段
是由光引起的光化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上进行,包括两个步骤:①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这个过程使光能转换为电能。②电能转换为活跃化学能过程,是通过电子传达和光合磷酸化完成的。结果使电能转变成的活跃化学能贮存于ATP和NADPH2中。
2.暗反应阶段
是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不需要光,在叶绿体的间质中进行。暗反应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化学能的过程,通过碳同化来完成。碳同化的途径有卡尔文循环(C3途径)、C4途径和景天科酸代谢(CAM)。卡尔文循环是碳同化的主要形式,大体分三个阶段:①羧化阶段(CO2的固定)。②还原阶段。③更新阶段。根据碳同化的最初光合产物的不同,把高等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类。
四、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和水含量等。
第四节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知识概要】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细胞的渗透吸水取决于水势。纯水的水势最高,定为零值,则其他溶液的水势就成负值,溶液越浓,水势越低,水势总是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细胞的水势表示为:
水势=渗透势+压力势+衬质势
当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时,在细胞内外就会有水势差,从而发生渗透作用。可以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来证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前依靠吸胀作用吸水。吸胀作用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根系吸水有两种动力:(l)根压:即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动力。从土壤到根内通常存在一个由高到低的水势梯度。使水分由土壤溶液进入根的表皮、皮层,进而到达木质部导管。此外水分还可以通过成熟区表皮细胞壁以及根内层层细胞之间的间隙向里渗入,最终也达到导管。(2)蒸腾拉力:这种吸水是依靠蒸腾失水而产生的蒸腾拉力,由枝叶形成的力量使到根部而引起的被动吸水。
影响根系吸水的外界条件有土壤中可用水分、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土壤溶液浓度等。
生物奥赛讲义
第 19 页 共 79 页
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三、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体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有重要生理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蒸腾作用能促进矿质养料在体内的运输,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植物成长以后,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面进行。叶面蒸腾分为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后者是最主要形式。
外界条件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此外还有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生产实践上,一方面要促使根系生长健壮,增强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减少蒸腾,这在干旱环境中更为重要。
四、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水分被根系吸收进入木质部的导管和管胞后,沿着木质部向上运输到茎或叶的木质部,而到达植物体的各部。水分子在导管内上有蒸腾拉力,下有根压,中间有水分子本身的内聚力,使水分形成连续的水柱源源而上。
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知识概要】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有C、H、O、N、P、K、S、Ca、Mg、Fe、Mn、B、Zn、Cu、Mo和Cl等16种,除C、H、O以外的13种元素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叫做矿质元素。植物对前9种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大,属于大量元素;对后7种元素需要量极微,属于微量元素。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一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二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三是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
二、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根吸收土壤中矿质离子的过程,首先通过交换吸附把离子吸附在根部表皮细胞表面;然后靠扩散作用,通过非质体运输进入皮层内部,同时,也靠呼吸供给的能量做功,通过共质体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最后进入导管。
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根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相对独立的,根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三、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固氮微生物依靠固氮酶,消耗能量,把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其总反应式为
-+
N2+8e+8H+16ATP????2NH3+H2+16ADP+16Pi
固氮酶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利用
吸收到根内的矿质元素,多数同化为有机物,有一些仍呈离子状态。它们进入导管后,随蒸腾作用流经木质部一起上升到地上各部,有些物质可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在植物体内,参与循环的元素大多分布于代谢较旺盛的幼嫩部分,Ca、Fe等不参与循环的矿质元素在越老的器官含量越多。
第六节 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主要代谢系统
【知识概要】
一、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
生物奥赛讲义
第 20 页 共 7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