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作业考核试题试卷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 ■ ■ ■ ■ ■ ■ ■ ■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A 2 C 3 B 4 A 5 B 6 D 7 C 8 A 9 C 10 B C、指出人性还包括人的有辨有知之能 D、指出人性本恶 E、指出人性可化 2.公忠这一规范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 ) A、修己爱人 B、以公胜私 C、尽已为人 D、报效国家 E、和而不同 3.以下规范着重指主体内在方面的有( ) A、自强 B、持节 C、明智 D、知耻 E、勇敢 4.孟子把( )作为人道的基本内容 A、仁 B、义 C、礼 D、智 E、信 5.在知的来源问题上,二程把知分为( ) A、见闻之知 B、道德理论 C、德性之知 D、良知良能 E、先知先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和 答:中和: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它要求人们的喜怒哀乐之情思和欲望应保持适当的限度,行为应合乎礼仪,中正不偏,和而不同。 2、三不朽 答:三不朽: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叔孙豹的“三不朽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不朽,就是在德行、功业、语言著作等方面给人类社会作出和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影响。 3、慎独 答:慎独: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 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4、廉洁 答:廉洁:指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主要是对为官者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要求为官者不因财贿而出卖良心和原则。 5、内圣外王 答: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四、分析题(简要分析以下原文,每小题5分,共15分))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这里的“喻”字,有“领悟”、“明白”的意思。具体含义是指君子与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谓“利”,是指金钱、财富等物质利益;所谓“义”,是指道义、正义等超越物质利益之上的道德价值。君子行事按“义以为质”,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义之与比”后才为之的。而小人只讲究私利,以利来衡量,会为利益舍弃道义,做事只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一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具有高尚精神追求的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他称赞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自己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对于品德高尚的君子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于融于道的心灵深处的快乐。君子能够安贫乐道,孔子说:“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为以“道”为准,符合“道”,可以贵亦可以富,而若违背了“道”,那是坚决不行的。君子要“见利思义”,他把不义而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一生追求真理、率学生周游列国而弘道。有一次,在陈国断粮,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说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依然要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他的学生子路说:“像我们这样在乱世中弘道,真是很难!”孔子说:“既然要弘道,就要在心中永远坚持道义,任何情况都不能动摇,就象那些松柏,无论天气多么寒冷,霜雪多么凌厉,都是常青不谢。” 1、把风俗比做国家“元气”的思想家是( ) A、苏轼 B、顾炎武 C、朱熹 D、王充 2、“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的名言出自( ) A、荀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孔子 3、( )实质上是反映善恶价值的一种形式。 A、生死观 B、荣辱观 C、苦乐观 D、义利观 4、在( )时期,崇德贬智倾向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A、宋明理学 B、西汉儒家 C、魏晋学 D、唐宋时期 5、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志于道”的“道”主要是指( ) A、天道 B、人道 C、天理 D、道理 6、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人生价值取向,究其思想根源,乃在于儒家的( )意识。 A、入世意识 B、出世意识 C、济世意识 D、入世与济世意识 7、“知行相资以为用”的思想是由( )阐发的。 A、王阳明 B、朱熹 C、王夫之 D、颜元 8、在传统知行论中,知先行后的思想始于(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9、古语云“治国推教而必有恒政”,这里的“教”指的是( ) A、学校教育 B、文化教育 C、道德教育 D、法制教育 10、“礼”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最早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子产 C、孟子 D、荀子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BCDE 2 BCD 3 ABCD 4 ABCDE 5 AC 1.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观点主要有( ) A、指出性者本始材朴 B、指出人性主要为人的利欲之心 ▆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共2页(第1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一定的哲学观点为指导来认识人生问题的,是哲学在人生问题上2.存天理,灭人欲 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的具体化。中国哲学思想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人生哲学思想答:这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史。由此可见,哲学与人生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2)人生解为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 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人生哲学与伦理学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2.如何才能做到善用毁誉和善待毁誉 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都是研究人们行为和人生价值的科学,但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答:善于运用毁誉,体现为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与艺术就是要它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现象的科学,它主要研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没有第三多称赞别人,多去发掘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乐于诋毁别究道德的起源、本质、规律及其社会作用,提出调节人与人之间、种情况。天理与人欲是绝对对立的,放纵人欲,就必然掩盖天理;人。善于正确对待毁誉则是要求我们在毁誉来临的时候要保持良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行为规范。人生哲学则主要研究人生发展的要保存天理,就必须去掉人欲。他们要求,一个儒者,应该彻底好的心态,做到“誉之不喜,毁之不怒”。即通常所说的宠辱不惊。 一般规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人生中各种重大问题,人地去掉人欲,使心中全是天理,达到圣人的水平。这就是所谓存 生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及其转化的规律,为人们解决人生问题天理、灭人欲。 3.简述儒道的生死观 提供一个总的方法。人生哲学与伦理学是姐妹学科,二者密不可“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答:儒家的死亡哲学是建立在儒家“仁”、“义”、“礼”传统分。 (3)人生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注重对社会形态、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 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道德哲学的色彩,对于中国传社会模式的考察和探究,以及对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统死亡哲学影响深远。道家死亡哲学赞美死亡,但并不是厌恶生等,其范围极其广泛。其中的许多问题与人生哲学研究的课题直己省身,修身养性。 存,热恋死亡。它试图打开百姓狭隘的认识局限,冲破以“自我”接相关,因为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以及整个社会的人生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 就是去恶。通为中心的盲目,让人们走出狭隘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以大道那样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同时,人生哲学思想又会直接影响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宇宙般的胸怀对待生死。佛教死亡哲学则是和指导着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强调生死即涅槃与瞬间即永恒是,其实质上说的是不离生死而超二者的社会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综上,“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越生死,不离时间而超越时间。传统佛教中,只有脱离了生死轮 不容全盘否定。 回才能进入涅槃,只有离开脱离了生死轮回才能进入涅槃,只有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离开了有限的时间才能进入永恒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科学地对待中国传统道德 3.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作,民复生与死是人生的两端, 每个人不论是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答: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道德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用历史唯孝慈。 生, 还是平静地走完人生旅程, 最后都要殊途同归地完成一次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是精糟并存,瑕瑜互见的。答:抛弃所谓的圣贤智慧,人民将获得百倍的利益;?抛弃所生命的终结。生与死是对立的统一。世间万物,有生有死, 但惟其中,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谓的仁义誉名,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贪取巧利之风,盗有人类才能深刻地感受到死亡对每个人而言的终极性。人永远追一面。既有民主性的一面,又有封建性的一面。既有超越时代,贼将会绝迹。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是净化社会的三求永恒和绝对, 但在现实的局限性即人总有一死的前提下, 给超越阶级的一面;又有受时代、阶级局限的一面。一般说来,中条原则,但是,只说断绝似乎意思空洞不好理解,表述得还不够人的无限性追求以彻底的摧毁。 因此, 人对于人生意义、 目国传统道德大致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完全属于糟粕的部清楚,所以,还要让它们归结到具体的措施上来,那就是\见素抱标及种种终极性的追索都无不起源于生死问题的思考。 分;另一种是基本上属于精华的部分;还有一种是精华与糟粕交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 织在一起。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的态度是只能批判,不能继承。 4. 简述人生哲学与哲学、伦理学的关系。 因为这些道德是直接反映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这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答: (1)人生哲学与哲学的关系。人生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些道德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在今天已失去了历史必然1.简述韩非子人性论的主要内容 一个组成部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对包括自然、社会性。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也不能无条件地接受,而应当进行分答:“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韩非子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认识。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析,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赋予这些精华以时代要求的新的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它是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个视角、一个侧面。人生哲学是以意义。对于第三种情况即较为明显的精髓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的▆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共2页(第2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 ■ ■ ■ ■ ■ ■ ■ ■ ■ ■ ■ ■

传统道德,更需要谨慎地加以鉴别和认真地加以消化。 2.请以你自身的体会谈谈对传统道德中“夫和妻柔”的理解 答: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夫妻道德,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三纲”之一,认为夫妻关系本于天地之德,它直接影响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安定和风教的淳朴。儒家认为夫妻之间应该夫义妇顺、夫和妻柔。此外,夫妻之间也不仅是卿卿我我,而需患难与共,相互砥砺,这是传统夫妻关系之精华所在。 ▆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 试卷 共2页(第3页) 选择题答案写在选择题答题区内,其它各题在答案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边框区域的答案无效! ▆

福建师范大学17年8月课程考试《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作业考核试题试卷答案

▆■■■■■■■■■■■■《人生哲学与传统道德》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2C3B4A5B6D7C8A9C10BC、指出人性还包括人的有辨有知之能D、指出人性本恶E、指出人性可化2.公忠这一规范应包含下列哪些内容()A、修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1yq200fq0n19a8hrgx9da6a52gje00gz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