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复习题
( e )2、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A ADP;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 cAMP;D ATP;E 磷酸肌酸。
( b )3、近年来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是通过下列哪个学说被阐述的?
A 巴士德效应;B 化学渗透学说;C 华伯氏学说;D 共价催化理论。
(b)4、线粒体呼吸链的磷酸化部位可能位于下列哪些物质之间?
A 辅酶Q和细胞色素b;B 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 C 丙酮酸和NAD+; D FAD和黄素蛋白 E 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a3。
( d )5、代谢中产物每脱下两个氢原子经典型呼吸链时产生
A 水和释放能量;B 一分子水和三分子ATP;
C 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P;D 一分子水和两分子ATP或三分子ATP。
( b )11、下列对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比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 高; B、低浓度的氰化物或一氧化碳对其活性无影响; C、容易和细胞色素a反应; D、不是蛋白质。
二、填空题
2、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线粒体内膜 )进行的,原核细胞生物氧化是在( 细
胞质膜 )进行的。
4、典型的呼吸链包括( FADH2 )和( NADH )两种,这是根据接受代谢物脱下
的氢的( 初始受体 )不同而区别的。
1、 填写电子传递链中阻断电子流的特异性抑制剂
NAD→FMN→CoQ→Cytb→Cytc1→Cytc→Cytaa3→O2 鱼藤酮 抗霉素A 氰化物
6、典型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氧化体系是由( 线粒体氧化体系 )、( 微粒体氧化体系 )和( 过氧化物氧化体系 )三部分组成的。
7、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被公认的学说是( 化学渗透假说 ),他是英国生物化学家( Peter Mitchell )于1961年首先提出的。
8、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 线粒体 )内膜上。其递氢体具有( 质子泵 )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氧化还原电位)差,同时被膜上( ATP )合成酶所利用,促使ADP+Pi→ATP。
9、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偶联部位是(NADH→CoQ )、(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c1)和(细胞色素aa3→O2)。 10、用特殊的抑制剂可将呼吸链分许多单个反应,这是一种研究氧化磷酸化中间步骤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抑制剂及作用如下:
A、鱼藤酮抑制电子由( NADH )向( CoQ )的传递;
B、抗霉素A抑制电子由( 细胞色素b )向( 细胞色素 c1 )的传递; C、氰化物,一氧化碳抑制电子由( 细胞色素aa3 )向( O2 )的传递。 11、生物氧化消耗( 氧气 ),终产物是( 水 )和( 二氧化碳 ),在生物氧化中伴随着( 能量 )的释放。
12、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脱下的两个氢及电子经过( 电子传递体系 )激活氧,使之
成为氧离子,被激活的氧离子与( 氢 )结合成水。
13、FADH2呼吸链,每传递两个氢原子,产生1个( 水 )和( 2 )个的ATP。 14、NADH呼吸链每传递两个氢原子,产生1个(水 )和( 3 )个的ATP。 15、NADH呼吸链的传递体的排列顺序是( NADH )、( FMN )、( CoQ )、( cyt b )、(cyt c1 )、(cyt c 、( cyt aa3 )和氧,递体的排列一般情况下是依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由( 低 )向( 高 )排列。
16、在氧化磷酸化中产生ATP的途径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
1
三、判断题
( F )3、电子通过呼吸链的传递方向是△EOˊ正→△EOˊ负。
(T )5、ATP虽然含有大量的自由能,但它并不是能量的贮存形式。
( T )6、ATP在高能化合物中占有特殊地位,但它起着共同的中间体的作用。
( T )8、磷酸肌酸是ATP高能磷酸基的贮存库,因为磷酸肌酸只能通过这唯一的形式转移
其磷酸基团。
一、选择题
( b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
A 1摩尔;B 2摩尔; C 3摩尔;D 4摩尔;E 5摩尔。
( b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
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 C 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化酶。
(e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糖;E 乳酸。 (c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
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c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
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
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E ATP和二价Mg离子。
( c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
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
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 a )7、糖酵解过程中NADH+H+的去路
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 b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 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
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b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H+的去路
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
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 d)11、丙酮酸脱氢酶系最终接受底物脱下的2H的辅助因子是
A FAD;B 硫辛酸;C 辅酶A;D NAD+;E TPP。
( a)13、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反应产物是
A 柠檬酸;B 草酰乙酸;C 乙酰辅酶A;D 二氧化碳;E NADH+H+。
( e)14、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
A 乳酸;B 丙酮酸;C 乙酰辅酶A;D 柠檬酸;E 二氧化碳、水和ATP。
2
(c )20、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 UDPG焦磷酸化酶; C 糖原合成酶; D 磷酸化酶;E 分支酶。
( c )21、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
A 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B 1—磷酸葡萄糖→UDPG;
C UDPG+糖原n→糖原(n+G)+UDP; D 糖原n →糖原(n+G)+1—磷酸葡萄糖; E 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d )26、糖异生作用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
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B 丙酮酸羧化酶;C 果糖二磷酸酶; D 6-磷酸葡萄糖酶;E 磷酸化酶。
( d)27、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
A α—磷酸甘油;B 丙酮酸;C 乳酸;D 乙酰辅酶A;E 生糖氨基酸。
( d )28、丙酮酸激酶是何种途径的关键酶
A 糖异生;B 糖的有氧氧化;C 磷酸戊糖途径;D 糖酵解;E 糖原合成与分解。
( a )29、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A 糖异生;B 磷酸戊糖途径;C 血红素;D 脂肪酸合成;E 胆固醇。
( c)31、以NADP+作为辅助因子的酶是
A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 果糖二磷酸酶Ⅰ;C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D 醛羧酶;E 转酮醇酶。
( d)32、下列各中间产物中,哪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
A 丙酮酸;B 3-磷酸甘油醛;C 6-磷酸果糖;D 6-磷酸葡萄糖酸; E 1,6—二磷酸果糖。
(a )33、下列哪个是各糖代谢途径共同的中间产物?
A 6-磷酸葡萄糖;B 6-磷酸果糖;C 1,6—二磷酸果糖; D 3-磷酸甘油醛;E 2,6—二磷酸果糖。
( b)35、磷酸戊糖途径的起始物是
A 葡萄糖或糖原;B 6-磷酸葡萄糖;C α-磷酸葡萄糖;D 葡萄糖。
( b )38、糖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酶是
A、己糖激酶 B、6-磷酸果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 b )39、丙酮酸脱氢酶系中二氢硫辛酸乙酰基转移酶的辅酶是 A、TPP B、硫辛酸 C、CoASH D、FAD E、NAD+ ( d )41、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
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 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
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
( d )45、糖酵解途径中,第一个产能反应是
A、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B、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
C、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D、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d )47、下列哪种酶直接参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B、α-酮戊二酸脱氢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 d )51、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生理意义是
A、防止丙酮酸堆积 B、为糖异生提供原料 C、可产生较多的ATP
D、生成NAD+以利于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持续进行 (d )52、与糖酵解途径无关的酶是
A、己糖激酶 B、烯醇化酶 C、醛缩酶 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糖酵解) ( d)53、关于糖有氧氧化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有氧氧化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糖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
C、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D、三羧酸循环是糖有氧氧化时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途径 ( c )54、丙酮酸脱氢酶系不包括
3
A、FAD B、NAD+ C、生物素 D、硫辛酸 ( d )55、关于三羧酸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
A、循环一周可生成4分子的NADH B、循环一周可使两分子ADP磷酸化成ATP
C、乙酰辅酶A 可经草酰乙酸进行糖异生 D、琥珀酰辅酶A是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的产物
( d )56、一分子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
A、CO2+H2O B、草酰乙酸+ CO2 C、草酰乙酸+ CO2+H2O
D、两分子CO2 + 3NADH + H+ + FADH2 + GTP
( c)58、三羧酸循环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TTP B、ATP C、GTP D、UTP ( b )59、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CDPG B、UDPG C、1-磷酸-葡萄糖 D、GDPG ( d)66、一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A、3 B、4 C、5 D、6
( c )67、在糖酵解过程中,下列哪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磷酸甘油酸激酶 ( d )68、一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时可生成 A、一分子NADH+H+ B、两分子NADH+H+
C、一分子NADPH+H+ D、两分子NADPH+H+
( d )70、下列的哪条途径与核酸的合成密切相关
A、糖酵解 B、糖异生 C、糖原合成 D、磷酸戊糖途径
( b )7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叉
点上的化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 B、6-磷酸葡萄糖 C、6-磷酸果糖 D、3-磷酸甘油醛 二、填空题
1、EMP途径的反应全部在细胞的( 细胞质 )中进行。
2、EMP途径唯一的脱氢反应是( 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 ),其脱
下的氢由( NAD+ )递氢体接受。 5、丙酮酸脱氢酶系包括(丙酮酸脱氢酶 )、(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三种酶和”( 6 )种辅助因子。
6、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可生成( 2 )摩尔丙酮酸,在转变成( 2 )摩尔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7、糖酵解的终产物是( 乳酸 )。
9、一次三羧酸循环可有( 4 )次脱氢过程和(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过程。 11、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 NADPH )和磷酸核糖。 13、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糖原磷酸化酶 )。 ?15、一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彻底氧化,需( 6)分子的葡萄糖参加,经过(2 )次磷酸戊糖途径,最终生成( 5 )分子的6-磷酸葡萄糖并伴有( 36 )分子的ATP生成。 16、( 生糖氨基酸 )、( 甘油 )和( 丙酮酸和乳酸)等非糖物质可通过糖异生作用生成糖。
17、在糖酵解中有三个酶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它们分别是( 己糖激酶,葡萄糖生成6-磷酸葡萄糖 ),(果糖激酶,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和(丙酮酸激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生成丙酮酸 )。
18、在糖酵解途径中催化生成ATP的酶是( 磷酸甘油酸激酶 )和( 丙酮酸激酶 )。 19、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酵解途径中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磷酸甘油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催化。 23、在一轮三羧酸循环中,有( 1 )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有( 4 )次脱氢反应 。 三、判断题
4
( T )1、糖酵解途径是人体内糖、脂肪和氨基酸代谢互相联系的途径。 (F )2、人体内能使葡萄糖磷酸化的酶是己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 (T )3、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中各个代谢途径的交叉点。 (F )4、醛缩酶是糖酵解的关键酶,催化单向反应。
( T)6、一摩尔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乳酸,需经一次脱氢,两次底物磷酸化过程,最
终生成二摩尔的ATP分子。
( T )8、若无氧存在时,EMP途径中脱氢反应产生的NADH+H+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
若有氧存在时,则NADH+H+进入线粒体氧化。
( F )9、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FAD生成FADH2。|
( b )3、线粒体外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 酰基转移酶;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Ⅰ;D 肉毒碱脂酰辅酶A转移酶Ⅱ; E β—酮脂酰还原酶。
(b)4、酮体肝外氧化,原因是肝脏内缺乏
A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B 琥珀酰辅酶A转移酶;
C β—羟丁酸脱氢酶;D 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 E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裂解酶。
(c )6、脂酰辅酶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A 脱氢、加水、再脱氢、加水;B 脱氢、脱水、再脱氢、硫解; C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D 水合、加水、再脱氢、硫解。
( c )7、人体内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
A 油酸、软脂肪酸;B 油酸、亚油酸;
C 亚油酸、亚麻酸;D 软脂肪酸、亚油酸。
( c )11、不能产生乙酰辅酶A的是
A 酮体;B 脂肪酸;C 胆固醇;D 磷脂;E 葡萄糖。
( e )13、脂肪酸分解产生的乙酰辅酶A的去路
A 合成脂肪酸;B 氧化供能;C 合成酮体;D 合成胆固醇;E 以上都是。
(c )14、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A HMGCoA合成酶;B 乙酰辅酶A羧化酶;
C HMGCoA还原酶;D 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
( a)16、脂肪酸β—氧化的限速酶是
A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Ⅰ;B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C 脂酰辅酶A脱氢酶; D 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E β—酮脂酰辅酶A硫解酶。
( c )17、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可见于
A 胞液中脂肪酸的合成;B 胞液中胆固醇的合成;
C 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D 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合成。
( d )20、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不需要
A 乙酰辅酶A;B NADPH;C ATP ;D O2。
(d )24、因缺乏乙酰乙酰辅酶A硫激酶和琥珀酰辅酶A转硫酶而不能氧化酮体的组织是
A 脑;B 肾;C 心脏;D 肝脏;E 肠。
(b )25、胞液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合成的脂肪酸碳原子长度至:
A 18;B 16;C 14;D 12;E 20。
( a )26、乙酰辅酶A 羧化酶所催化的产物是
A 丙二酰辅酶A;B 丙酰辅酶A;C 琥珀酰辅酶A;D 乙酰乙酰辅酶A; E 乙酰辅酶A。
( b)27、奇数碳原子脂肪酰辅酶A经β—氧化后除生成乙酰辅酶A外,还有
A 丙二酰辅酶A ;B 丙酰辅酶A ;C 琥珀酰辅酶A ;D 乙酰乙酰辅酶A; E 乙酰辅酶A。
(b )28、乙酰辅酶A 羧化酶的辅助因子是
5